上周在降准的带动下,增量资金进场的预期打开了A股板块热点切换的开关。
周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通稿发布,宽信用的预期以及全面注册制的落地进一步强化市场调仓的动力。这也成为了今天早盘市场发力的关键。
周五中央经济工作强调了明年稳发展的主基调,再次强调了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也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将进入稳杠杆阶段,这对于地产以及银行板块的修复行情有望继续。此外“稳中求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的论调,或意味着2021年四季度稳信用之后,2022年市场有望迎来信用扩张周期。
地产的求稳,这个影响不能局限于地产板块,而是整个上下游包括后端消费市场都是重要的提振信号。事实上地产板块的稳定,会进一步夯实市场对于低估蓝筹的风险偏好,同样成为近期资金移仓的关键信号。
而注册制的逻辑我想不用赘述。市场以往对于注册制是言必称利空。但今天来看,显然经过几年事实上的注册制过度,A股对于相关改革的接受度是非常高的。
实际上考虑到注册制落地之后,对于发行、涨停、定价、门槛的一系列整合,A股各板块之间的门坎和规则差异会进一步被磨平,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而言,都是好事儿。
同时,注册制带来的长期新股发行常态化,会变相进一步抬升核心资产标的的估值溢价。这个在去年的蓝筹行情中有过体现。而本轮落地叠加当前市场高位股透支业绩之后的调仓需求,会凸显出更多的操作层面的意义。
我们认为当前市场的多重共振将从至少三个层面引发新的热点。
1)基本面预期仍处于低位的品种,关注前期受成本和供应链问题压制的中游制造,如小家电、汽车零部件、电力设备等,逐步增配估值回归合理区间的部分消费和医药行业,如白酒、食品、免税、医疗设备、疫苗等;
2)估值仍处于相对低位的品种,关注地产信用风险预期缓释后的优质开发商和建材企业,以及经历中概股冲击后的港股互联网龙头;
3)调整后股价处于相对低位的高景气品种,如国产化逻辑推动的半导体设备、专用芯片器件以及军工等。
但需要注意一点,年底前流动性和宏观环境仍然是行情的天花板,市场暂时仍然不具备大幅度单边跃进的基础,震荡上行仍然是主基调,切不可操之过急
前一篇:跨年行情至少有三重保险
后一篇:冲高回落释放的潜台词,有点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