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盘看两个新闻,还是比较有感触。
第一个是【中证报头版:IPO改革料进一步向质优企业倾斜】,说一句恬不知耻应该不算过分。目前所谓的IPO改革,无外乎继续强化对盈利的要求。但是,这真的能算是改革吗?发审委强化利润考核,无外乎因为上一届发审出了问题,这一届怕出事儿,提高了门槛,降低了出错率。
但这样的所谓改革,实际上是把大批真正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其实我们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A股的IPO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发审改革的结果是只上成熟企业,那么就别贴着扶持实体经济的幌子,因为成熟企业根本不缺钱。如果真正的想要扶持实体经济,那么真正需要融资的恰恰是哪些盈利并不充分但目标明确,万事俱备只缺钱的中小企业。
那让这样的企业上市是否会让市场充满了更多的风险呢?当然!所以什么叫真正的改革?
如果我们想要扶持这样一批企业,那么真正的IPO改革就应该是注册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包括盈利要求,同股不同权,打新制度,股权流通问题……还有投资者保护、集体诉讼、赔偿制度,以及更重要的退市制度!
所谓的改革应该是触及最深层的尝试,而非以改革为名为不作为贴上的一块遮羞布。
第二个是看到亚马逊的股价新高。其实恰恰是对A股发审模式的一种讽刺。这样一个仅次于苹果之后,全世界第二个市值超过万亿的企业,是一个什么样的呢?
亚马逊去年510亿的营收,利润只有16亿,利润率不过区区3%,这还是大超预期70%之后的表现。可想而知,一句话——这样一个世界级的闪闪发光的巨头,本质就是不赚钱啊。亚马逊2014年市盈率高达3000倍。放在A股不会被吓死人?不会被贴上垃圾股标签?
这样一个企业,在A股能上市?上市了能不被说一句——害人的妖精?但是这家企业在美股,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二牛X的上市公司。不仅如此,在亚马逊利润率暴低的时候,还得到了华尔街一众的支持。
所以,什么样的企业需要上市,什么样的企业需要融资,我们的资本市场改革应该指向何方,早盘的新闻其实恰恰是两个最值得去思索的例子。
当然除了新闻之外,盘面反而可讲的不多。市场例行回落。昨天说了,别冲动,别恐慌。这个位置,就是在等待消息面真正落地之后才会显露出机会。既然那把刀还在半空中悬着没落下,那么伸出去的手,不妨多等一等。
当然,让大家等待,不是因为看空。我们认为这个位置还是有较强的支撑,只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所以多一点耐心,当然也多一点信心。
前一篇:关键时间点越走越近
后一篇:连续11周周三暴跌,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