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即将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将在利益协调分享机制上有新突破。这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政策举措,是协调和完善区域发展的新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被确立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围绕相关顶层设计的猜测和讨论从未间断。
由于三地定位不同、发展不均,如何协调各方利益,统一规划产业布局、生态结构,创造一个打破空间和行政边界的开发开放共同体,进而建立一体化市场,成为顶层设计的焦点和难点。即将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在利益协调分享机制上有所突破。
原来京津冀三地上报的"北京四中心、天津四中心、河北五中心"的定位发生了较大调整,并将对产业布局、产业转移对象进一步明晰。在《规划纲要》里,除北京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往的四中心地位不变以外,天津调整为一个基地三个区,河北调整为四个基地。
关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方向,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功能和产业,要进一步调整提高,不符合的则要依法疏解。2015年北京下决心疏解一批教育、医疗项目,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外辐射。在产业发展布局上,北京的思路已明确:原则上不再发展一般制造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及节能环保朝阳产业。
前一篇:九连阳之后市场还能涨多久
后一篇:牛市热情依然在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