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也能减少碳足迹
(2011-06-29 18:27:11)
标签:
饮食碳足迹健康高碳饮食低碳饮食碳足迹标签 |
分类: 专家解析 |
科学家提出,过去200年间全球气候的急剧变化,很大程度是由人为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和甲烷)造成的。温室气体超量排放,导致全球温度上升,形成气候变化,并引发反常及极端天气、冰川溶解、海平面上升、旱灾、农作物失收等情况。现在二氧化碳的排放较被吸收的速度快三倍,并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
人们都注意到了这一危机,因此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减少碳排放,例如少开车、节约能源、少用塑料制品等。
但是您知道吗?选择低碳饮食,也能大大减少碳排放量,专家甚至提出少吃一天肉比少开一天车更能对抗全球气候变化——
健康饮食也能减少碳足迹
█ 少吃肉比少开车更有助减排
率先推行低碳饮食的注册营养师、香港东区医院膳食经理毕李明介绍说,已有科学研究指出,所有的食物来源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人们在饮食上所做的选择,也可以达到减排的效果。少吃肉比少开车可能有更大的减排贡献。
碳足迹是对溫室气体排放量及影响以而二氧化碳当量进行描述计量的术语。毕李明表示,如果比较一个骑自行车的肉食者和一个开车的素食者的碳足迹,你会发现前者的碳足迹比后者大得多。改变饮食习惯,会比你开省油汽车或使用节能灯泡更加环保。
在2008年4月份英国医学杂志的一份报告呼吁医护人员积极倡导对抗气候变化的低碳饮食方案:包括选择吃当地、新鲜、应时节的食物,食用少加工的食物,
少吃肉类及奶制品,多吃粗粮、蔬菜水果,多选择有机食品,减少食物的浪费等。
据一位权威营养专家介绍,根据联合国的报告,以动物为基础的农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当量为标准计算)比所有的汽车、飞机、轮船和其他各种交通工具所排放温室气体的总和还要多。生产肉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非常高的,其中以养牛最甚。一头重550千克的牛可排放800—1000升的甲烷。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二十倍。据统计,1公斤的牛肉,在其生产、运输以及加工处理中会排放36.4千克的二氧化碳,与250公里车程的碳排量相同,其消耗的能源可以点亮一个100w的灯泡持续3周。
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主席帕乔里博士建议人们每周素食一天,他认为改变饮食习惯是迅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有吸引力的方法。
█看碳足迹标签增加低碳膳食比例
据介绍,由于认识到消费选择对环保的意义,国际上从2008年起发展对商品碳足迹的计算,并且推出碳足迹标签(carbonFootPrintLabeling),好让消费者在自行减排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在欧洲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推行食品的“碳足迹标签”。
在英国的特易购超市,所有自有品牌的全脂、半脱脂和脱脂牛奶已贴上显示“碳足迹”的标签。帮助消费者做出“绿色”采购决策。2010年底这种贴有碳足迹标签的特易购食品已达到500个产品以上,特易购表示,“碳足迹”标签将在越来越多的食品上使用。
瑞典也已经开始推行食品标注二氧化碳排放量计划。例如消费者可以在挑选一款燕麦片食品时看到其标签上写着:“每千克产品排放87千克二氧化碳。”
毕李明提出,食物的碳足迹因产地和生产方式而异,因为中国尚未完成食品碳足迹的计算,只能暂时采用国外数据。不同食品种类的碳足迹,总体来看,牛肉最大,蔬菜最小,其间是羊肉、猪肉、乳制品和蛋类、鱼类、豆制品、谷类、薯类,依次递减。
要求所有人为了保护地球而完全不吃肉类是不现实的,但是了解了食物碳足迹,人们可以在计划菜单时,考虑减少高碳排量食品的使用频率,增加低碳食品的比例。
毕李明在其2010年出版的“实行低碳饮食的碳足迹食谱”里面采用不同颜色的碳足迹来体现碳排量的大小,用红色碳足迹代表高度碳排量;橘色碳足迹代表中度碳排量;黄色碳足迹代表中低度碳排量;绿色碳足迹代表低度碳排量。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些实用的食谱和减碳方案,帮助人们更加形象地了解食物碳足迹的概念。
毕李明解释说,低碳饮食与素食比,不仅仅是不提倡肉食,还提倡少加工、低耗能,如用低温保鲜食品替代冷冻食品,因为低温保鲜食品的碳足迹是冷冻食品的1/4;提倡吃本地食品,因为本地食品的碳足迹是进口食品的1/4;提倡吃时令食品,因为大地农产品的碳足迹仅是温室农产品的1/10。
█低碳饮食兼顾健康原则
毕李明认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西化,饮食偏向动物性食品多,高油脂、高热量,肥胖人口增加,长期下来,让健康出现了“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使得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逐渐成为最常见的疾病。“低碳饮食”可提供高纤维低脂肪饮食,既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又有利于地球的“健康”。
调查显示,素食者的体质指数(BMI)比非素食者较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也较低,素食者的2型糖尿病、大肠和前列腺癌的患病率也比非素食者较低。
为了环保,在美国、瑞典、比利时、英国等地都有每周一天“无肉日”的低碳饮食活动在推行。
中国营养学会的营养专家表示,
低碳饮食原则应兼顾健康原则。对于低碳饮食中的少吃肉的提法是可以倡导的,除了环保的考虑,中国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肉类的摄入量显现出偏高的趋势,一些人已远远超过了每天摄入肉类50—75克、鱼虾100克的建议量,而低碳的食物——蔬菜(每天300-500克)、水果(每天200-400克)的建议摄入量还有很多人都达不到。所以,从健康出发,多吃低碳饮食、少吃高碳饮食的原则也是可以提倡的。但对于中等碳足迹的乳制品是否应该少吃,营养专家与环保专家有不同的观点。大部分营养专家认为,中国人的乳制品摄入量远远低于西方人,乳制品是优良的膳食钙来源,中国居民钙缺乏的问题尚比较明显,因此仍需要鼓励多摄入乳制品。
浙江大学的营养专家李铎根据对素食人群的研究提出,素食可能有利于预防某些疾病,延长寿命。但是,严格素食可能会导致锌、钙、蛋白质、n-3
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不足。环保素食主义者或许应该增加膳食中n–3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B12的摄入量,以减少血栓形成趋势等问题,达到健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