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关于冥想的报道越来越多,过去,赞扬冥想好处的通常是学者、名人或灵修者。但现在各领域各阶层的人都在学习冥想,越来越多的人把冥想作为自己放松静心的最佳方式。
冥想是起源于东方的一种流传已久的古老修炼术,久负盛名的当数释迦牟尼(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打坐冥想的故事。
古印度的典籍认为,“冥想”是瑜伽的最高阶段,这是最早关于冥想的记载。
近代的医学家和心理学者也相继发现,冥想通过静坐调息、默念意守可以防治疾病。在放松及集中精神的过程中,“输入”正面的潜意识,能起到提高免疫力、增进健康长寿等积极的健身效果。
在《哈佛幸福课》在讲到“运动与冥想”时,也为如何收获幸福开出了处方灵药:
1. 每周4次半小时的身体锻炼;
2. 每周6-7次15分钟的冥想练习;
3. 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4. 每天至少12个拥抱。
哈佛幸福课
自1993年起,冥想先后两次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正念革命-在高压及多元工作的文化中寻找专注的科学”这一话题在美国社会中形成了一股风潮,这股风潮也让冥想迅速地融入了美国主流社会,成为了很多人选择的生活方式。
这股冥想潮也刮到了我国,得到了央视的认可,CCTV2更是报道:冥想将成为下一个健身新趋势。
名人练习冥想的故事,更是屡见不鲜。
比如下面的这张照片,禅修状态下的乔帮主,由著名摄影师安娜沃克尔摄于1982
年,他亲自为这张照片题词:“这是一个经典的时刻。我独自一人,所需要的不过是一杯茶、一盏台灯和一台音响。你知道,这就是我的全部。”
乔布斯不仅坚持每天冥想,而且在决策前,会叫属下将相关产品设计一并放到垫子的周围,然后闭目静坐,最终决定选择哪个放弃哪个。乔布斯认为,当心定下来的时候,直觉会非常地清晰、敏锐,可以透过纷扰的表面,看到实物的本质。
乔布斯将冥想的思想融合进苹果产品,最终形成了苹果被人津津乐道的极简主义和完美主义的设计理念,为当时伤痕累累的苹果找到了全新的突破口。
传奇超模吉赛尔·邦辰的回忆录《我通往有意义的人生之路》里,也记录了她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及她的应对措施,事业上升期患上“恐慌症”想自杀,生育导致身材变形,婚姻触礁险些离婚,这些问题同样发生在这位被视为人生赢家的超模身上。
面对种种“挫折”的吉赛尔并没有采用消极的酒精、药物进行逃避,她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尝试冥想和瑜伽来缓解压力,她说:“当我开始冥想时,我开始从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直到现在,打开吉赛尔的ins,满满的也全是瑜伽、冥想、运动的照片,这些生活方式让她能够游刃有余、从容面对生活的“层层压力”。
把冥想作为习惯的冥想者们,他们更懂得让自己幸福的根源,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在,对外寻求一时的刺激和满足,不是稳定的幸福感来源。
坚持练习冥想,就像我们坚持锻炼身体一样,一天两天可能看不到效果,但积累起来,却为我们提供了那么多应对复杂世界的能力,让我们足以在自己的人生中轻松应对。
前一篇:把自己扛在肩上,才会收获自由!
后一篇:如何处理婚姻冷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