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到人无法永生,固然让人恐惧,却也令生命更加庄严。我们无法返回伊甸园,我们只能高举盾牌,更好地过完有限的一生。”
———怕死 ,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死亡临近,所有生命体都会恐惧,但只有人类,在危险消失后或还未出现时,也会感到恐惧。
因此,对于死亡的恐惧,始终潜伏在人类心理暗影之中。清醒地意识到终将死亡,并始终为之恐惧,是人类独有的困境。”
作者说,这是人类高智商的一大缺点。
作者:【美】谢尔登·所罗门等3位社会心理学家,分别在斯基德莫尔学院、亚利桑那大学、科罗拉多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
1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人类也运用自身的智商,演化出了两种途径,解决“死亡恐惧”的难题。
一是共享的文化价值观,让人类整个族群获得了意义感,感受到了对永恒世界的贡献。
二是自尊,让每一个具体的人,感受到了个体自身的意义所在,相信自己的存在持久、有价值。
坚信世界观的正确性,证明个人的价值所在,是使我们远离死亡恐惧的两面盾牌。
2
共享文化价值观
人从婴儿,慢慢长大,每次游戏、上学、看电视、听成人对话,看电影里的英雄事迹、广场上的国旗、大楼上的横幅,都在感受着事物的秩序,学习着,什么是底线,什么是爱。
这个过程中,人类逐渐发现自己生活在充满意义和符号的世界,是更大世界的个体,从而建立起文化价值观。
在成长过程中,人也慢慢发现死亡的真相。而从小养成的文化价值观也让我们感受到生存稳定的秩序、目的和意义,从而克服死亡的恐惧。
但是当人的视野,被局限在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内,就会容易被自己或者环境的狭隘所限制。尤其当一些主流文化价值观,和你的心理感受和想法,不是那么匹配时,你的恐惧感也会容易被激发。
我们都试图让自己成为一个“正常人”,也是为了匹配我们认知到的这个世界。
3
自尊
真正的自尊,是持久而稳定的。这样的人看上去平静、满足、自信但又谦卑,他们坦率、会自嘲、享受当下。
他们知道自己犯过不少错误,会承认,但不会因此郁郁寡欢。
自尊是我们所有人心理坚毅的基础,它可以提供心理安全,保护我们不受恐惧的影响,缓解我们的焦虑。
4
自尊是怎么被毁掉的
人们的自尊通常被这样毁掉:
一,让个体或群体对其文化世界观失去信仰。
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环境下,好像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探究一份文化传承的利弊。而由于我们的惰性和个性发展不成熟,我们总是喜欢将一种事物轻易地归类于好坏,非黑即白。
二,主流文化否定一个人的社会角色。
尤其在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里,好像金钱决定着一个人是不是有资格谈人生、谈理想、谈自我。社会在阶梯式的改变,而中国也在阶梯式的分化。
一部分小伙伴可能已经走在身心合一的路上了,而一部分的小伙伴还依然在闭塞的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泥沼里挣扎对错。
其实人对生活中一切事物的渴望,背后都是对自尊的追逐。但不幸的是,各种各样的失败、批评、排斥,把我们的自尊戳得千疮百孔。
而人们为了维护自尊,不惜为成功设置障碍,以便失败时当作现成的借口。
这也是为何,人们在定义自己时,总是会用“一无是处,无能为力”这些词,而不是理性的去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有意识的发展自己的力量。
5
如何才能获得自尊
一个方法是鼓励个人形成多样化的自我观念。
每一个人,都有很多方面。同样一个人,可以是母亲、教师、花艺师、排球爱好者。身份的不同方面,和不同的标准对应。人们可以在这个不同标准里看到自己的价值和与众不同。
一个方法是帮助别人培养其社会角色,获得发展的机会。
但是现实中这两个方法大家好像都在用着,却依然无法摆脱那一波又一波心灵的海浪冲击。或者有些人根本没有这个能量去发展这两方面。
其实更多的还是因为我们被自己复杂的情绪裹挟着,混乱的世界观冲击着。我们貌似无法自处,更无法主动做一些什么。
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随着社会洪流,飘向貌似正确的地方,却又无法面对内心的冲突,和时不时冒出来的恐惧感。
6
我和你一样,被恐惧围绕
我的身上其实一直有一股死亡恐惧感,看了这本书也才了解到,其实这是人类的共性。
如果说死亡恐惧是人类的底色,那生命的发展就是彩色。如果彩色没有灿烂,可能生命就容易陷入黑暗。
之前我总喜欢将自己陷入混乱和颓废之中。还有就是当一件事刚要成功时,我总会设置障碍,让它失败。从而证明我不可能成功,其实更多的也是害怕最后的结果真的是失败。
一直都很疑惑为什么自己会这样,貌似也看了一些答案。那又要怎么去得到一些质的改变呢?
从小家庭的禁锢,和对文化的激进批判,让自己没有一个家庭归属感和文化归属感。当我意识到这点时,开始经常去练习Dynamic,将因为这种禁锢和批判,所引起的愤怒和恐惧的情绪表达出来。
然后再去看我内心对社会最真实的想法。去寻找那份契合,进而找到突破点去融入自己的家庭和社会里。
也让自己将自己与情绪较劲的能量,花费在读书旅游等多方面认知这个世界的事情上。让自己更包容的多角度多维度的去看待这个世界,从而增加自己的被认同感和归属感。
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我不再试图改造我的爸妈,我不再试图一而再的批判这个社会,而是去判断利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
最后我与恐惧和解
当我只是一个全职妈妈时,我将所有的身心都放在孩子身上,但是却并没有给到孩子很好的陪伴。
自我成长之后,开始有意识的去发展自己的社会角色,我的生命里好像出现了很多束光。比如从一个全职妈妈的单一角色,到社会志愿者、电影爱好者、生活教练、妈妈、家长、公司职员等等。
我不再深陷一个情绪,也找到了自己的很多价值感。
但是社会角色的发展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压力和挫败感随之而来。当这其中出现挫折时,又容易将我拉回到糟糕的自我批评和怀疑中。
当你的内心没有足够的支撑时,这种自我怀疑很容易让人停止前行,将自己所有之前的积累推翻。甚至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什么都不重要,包括解决当下的情绪问题。
这时我会用帕曼舞动中的Mandala,因为这个练习可以强健内在中心,稳定内在中心,建立自我价值感和存在感。
Mandala的主要动作里有一个高抬腿跑步,让人有脚踏实地,深深扎根的感觉。当你练习完之后,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充满了力量和自信。
经常练习,也会让身体形成这样一种记忆,让人在困难面前,依然能回归自我的内在中心,坚定的往前走。
如果生命的底色已被固定,那帕曼舞动就是让彩色注入生命的工具,辅助你去完善你的自尊,找到你的归属感,陪伴你走过一个又一个困难。
帕曼舞动静心,已经帮助超万人解决各自的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职业问题、性关系问题等多种生活问题,万名“过来人”倾心推荐,良心推荐。线上视频随时学习,随时复习,随时提问,一起来吧。我们一样有未来!
前一篇:你的身体,记录着曾经经历过的一切
后一篇:春节攻略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