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与优秀之间,相差一个觉察力

标签:
工作坊觉知内观陶思璇身心灵成长 |
分类: 心灵成长课程 |
这是一件最初备受争议的作品;这是一件让21岁耶鲁大学生被人家喻户晓的作品;这是一件打败了其他一千多件出自名家的参赛作品;这是一个将大地撕开一道裂缝,将阳光
它的设计者是曾被美国《生活
林璎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假期,她自费考察走访了许多墓园,研究对死者的悼念形式,21岁时参加越战纪念碑设计,在众多设计师的1421件作品中获得第一名,其中很多还是当时著名设计大师的作品。
最优秀的方案,来自于无与伦比的觉察力
和其它作品不一样,林璎的越战纪念碑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歌颂丰功伟绩,她的成功不是一时灵感或运气使然,一切,都基于她无与伦比的觉察力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https://sc.seeyouyima.com/news/img/mp_2650223964.jp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ext_576O5p-aQOaAneeSh-WuouWOhQ,color_ffffff,t_80,shadow_50,size_21,x_20,y_20
"The original design gives each individual the freedom to reflect
upon the heroism and sacrifice of those who served. It is not a
memorial to politics or war or controversy, but to all those men
and women who
served."
A Strong Clear Vision, 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给了她如此辉煌的成就.
这是一段美国历史上最长、最受争议的战争历史,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越战是一场噩梦,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为此付出了代价,这段黑色的墙揭示了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诉说着过往沉重的苦难。那些死者的亲属们战友们,需要一个与死者连接的纽带:悼念亲人、缅怀战友、表达哀思、正视结局、反思历史、思考人生的意义。
基于强烈的洞察力,林璎清晰地觉察到,对于这个纪念碑,人们的情绪、情感是怎样的,其背后的需求是什么,这个纪念碑的主体是什么,建造的意义是什么,通过这个纪念碑要传递怎样的人性。
“一开始我就问自己,到底建“越战纪念碑”的意义是什么,尤其是一座20世纪的纪念碑的意义是什么?当宝贵的生命首先成为了战争的代价时,这些“人”无疑是第一个应该被记住的。因而这项设计的主体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只有当你接受了这种痛苦,接受了这种死亡的现实之后,才可能走出它们的阴影,从而超越它们。
就在你读到并触摸每个名字的瞬间,这种痛苦会立刻渗透出来。而我的确希望人们会为之哭泣,并从此主宰着自己回归光明与现实。假如你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就永远无法从中解脱出来。所以一座纪念碑应该是“真实”的写照。首先要接受和承认痛苦已经存在,然后才有机会去愈合那些伤口。”
https://sc.seeyouyima.com/news/img/mp_1972289494.jp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ext_576O5p-aQOaAneeSh-WuouWOhQ,color_ffffff,t_80,shadow_50,size_21,x_20,y_20林璎的设计简单质朴,通过在一个回形标一样的纪念碑上刻满牺牲将士姓名,让观者在行走中进行吊唁。这样一个简单又意义深远的作品,不仅充分体现了林璎对人们这座纪念碑的情绪情感需求的觉察,同时它还体现出来超越于政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敢于直面历史的勇气,让参观者对美国人民肃然起敬。这座看似简单的纪念碑无言地促使美国人正视越南战争的结局,开始了治疗战争创伤的漫长历程,特别在那些越战老兵的心中,这座纪念碑引发了他们无穷的思考,促使他们来到这里,怀念战死的人们,思索生活的意义。
"An artist
fights to retain the integrity of a work, so it remains a strong
clear vision."
如今,每年都会有大批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在自己的亲人或原来战友的名字前面留下供品,在这堵黑墙前面上演了一幕幕悲欢离合的短剧。这些供品包括婴儿时代的照片、军功勋章、啤酒等。正如越南战争时期的著名记者阿诺德·伊萨克在其1997年发表的《越战的阴影》一书中所说:“没有人在华盛顿特区其他的纪念馆那儿写下留言或摆下供品。”尤其是那数万死者的亲属,尽管他们明知墙下并没有亲人的尸骨,但他们仍然把黑墙看成是与死者联接的唯一纽带。
https://sc.seeyouyima.com/news/img/mp_2719500055.jp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ext_576O5p-aQOaAneeSh-WuouWOhQ,color_ffffff,t_80,shadow_50,size_21,x_20,y_20
林璎说:“当你沿着斜坡而下,望着两面黑得发光的花岗岩
老兵们互相搭着肩膀高喊Vietnam Vets,父亲抱着尚不理解死亡的小儿子痛哭,女孩在黑色的碑前献上鲜红的花,人群在纪念碑前流动着,如同生命如同时光。
https://sc.seeyouyima.com/news/img/mp_2979562942.jp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ext_576O5p-aQOaAneeSh-WuouWOhQ,color_ffffff,t_80,shadow_50,size_21,x_20,y_20林璎说only when you
accept the pain, only when you accept the death, can you then come
away from it, can you then overcome
it.
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够帮助我们走出平庸,经验和环境能把你重新拖回到平庸之中,这就需要时刻保持良好的觉察力,正是良好的觉察力,让林璎没有回到人云亦云的平庸中并成就了她的辉煌。
提升觉察力——《谁在你的身体里》内观工作坊
《谁在你的身体里》内观工作坊,是一个提升觉察力的工作坊, 让你在觉察中,发现情绪、思维、行为背后的动机及情感需求;帮你知道你想要做什么、正在做什么。觉察力能帮你找到人生的意义,让你知道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以及如何实现它。
开启自我觉察,进入生命深处,你也是优秀的创造者!
《谁在你的身体里》内观工作坊
增强与身体联结,观察身体细微感受,训练你的觉察力、注意力,帮你发现你想要的、你想成为怎样的人,真正通过身体体验过,你才能找到你的人生意义。
《谁在你的身体里》内观工作坊
时间:2017年11月17-19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38号保罗大厦707室
花仙子:1312035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