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青春期的少女面对“校园霸凌”如何自救

标签:
育儿许海燕施暴者陶思璇家长 |
分类: 心灵随笔 |
求助信
7月初,一则来自于“廊坊在线”等微信公信号的求助信在家长中迅速流传,这则微信以“少女被脱暴后,单亲母亲恳求……,大家帮帮她吧!!”的求助信为题,并附多张少女被脱衣凌辱殴打图片,迅速引起“围观”。
尤其是一段1分33秒的视频,让很多人大为吃惊。视频上,一个十四五岁模样的女孩被脱光上身,裤子已经被退到了小腿上,大半个身体都是赤裸的,所有的隐私部位都曝露在众人的视线当中,当然也在镜头里,另一个年纪差不多的女孩一边骂一边猛踢她的下身,受害者身体收缩企图躲避,施害者置之不理继续对她极尽侮辱,看得人心惊胆颤,而旁观者和录像的人却能够一直稳如泰山,不能不让人惊讶: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被打的女孩儿叫阿倩,她的母亲叫许海燕,今年39岁,是外来务工者,离异,单亲家庭,生活很艰难。
根据媒体报道不完全统计,2014年初至今,全国类似霸凌事件、有视频图像的就超过20起。校园暴力事件频发让“校园霸凌”现象屡被舆论提及。
7月4日,贵州省纳雍县15岁的郑雄被同校学生拉出校外暴打致死;10天后,江苏省泗洪县初二学生小博补课返校途中,倒在了血泊里……社交软件的发达,使得更多校园暴力事件得以记录、曝光。
英文中有一个单词“bully”,指那些恃强凌弱的坏人,有人把这些在校园里欺压同伴、对同伴实施肢体、语言攻击的少男少女成为“校园霸凌”,“霸凌”是“bully”的音译。
最可能发生的时间是上、下学途中;午休时间、课间休息、体育课;最可能发生的地点是厕所、角落、僻静之地。
有人说,这是因为青春期的躁动,使一些青少年过于冲动,做出不理性的事,对此,我没有这么乐观。
廉价的犯错成本
犯错成本太低,恐怕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使这类事件屡屡发生,大有越演越烈之势。
5月13日,许海燕直接找到学校,她认识的一名初二男生让她在自己的手机上看了那段视频,她马上带着女儿阿倩去海丰县公安局龙津派出所报了案。
5月19日,许海燕收到了龙津派出所的报警回执。
5月20日,海丰县公安局在官方微博进行警情通报:近日,一则几名在校学生侮辱女学生的视频在微信圈中传播。接报后,海丰县公安局龙津派出所迅速开展调查。经查:5月8日下午4时30分左右,阿倩(女,14岁,龙津中学学生)和其胞妹下课后路过彭湃故居公园门口时被曾×(女,16岁,龙津中学学生)、林×(女,15岁,龙津中学学生)、卢×(女,15岁,海丰中学学生)、雷×(女,16岁,汕尾职校学生)等七八名学生推至公园管理处一墙角,曾×等强行对其扇耳光及脱衣裤,林×等则一旁拍照录像,期间阿倩和其胞妹极力反抗,最后曾×等人散去。
5月19日下午,民警将林×、卢×传唤至派出所调查。经教育,林×、卢×及其家长认识到错误,并当场向阿倩及其家长赔礼道歉。
警方通过调查取证以公然侮辱他人立案查处,表示将对到案林×、卢×两人行政处罚,对其他涉案人员将依法处理。
此后几天,这段视频仍在当地的网站、朋友圈、QQ上传播。
5月25日下午,许海燕再次前往龙津中学,发现视频中殴打女儿并拍照的两个女孩周×、何×,17岁的周×想跑,被许海燕抓住胳膊。许海燕报警,龙津派出所民警很快赶到,把两个女孩带回所里。
当天下午五六点钟,另外几名打人者曾×、黄×珊、雷×也都到了派出所。5月26日,最后一名违法嫌疑人黄×君也到案。
在此期间,海丰县警方分别于5月19日、25日、26日对8名嫌疑人做出了拘留5至8天并罚款500元的决定。但因其中7人“已满十四周岁且不满十六周岁”,年龄最大的周×则因“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且初次违反治安管理”,故不对8人执行行政拘留。
许海燕要求所有施暴者的家长和施暴者一起向阿倩当面道歉,对此,有的家长说自己管不住孩子,有的家长说孩子根本联系不上,找不见没办法……
许海燕对这样的处罚结果感到不满,她认为自己的女儿阿倩会因此而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她的担心不无道理,事实上,这次事件也是一次更加凶残冷酷的报复行为,针对的是不久前阿倩和另一名学生小丽之间的冲突。而且事后,也有人把更加令人发指的群殴一个女生的视频放在网上,并叫嚣说:打你怎么了?就要打你!
法律保护
如果这些施暴者是在美国,如果阿倩和许海燕是在美国公民,这个故事就会有不同的发展。
美国有正在审理的相同案件,当事人不仅都被刑拘,且面临着终生监禁(年满18岁),未成年有另外的法庭,也会依法办理。
美国针对青少年犯罪的惩治体系,经过了百余年探索,目前,形成了包括保护观察、家庭监禁、电子监控、训练营地等措施在内的青少年矫治体系,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保护观察(Probation):不剥夺法院判决构成犯罪的青少年的人身自由,只要该少年不再进一步实施违法行为,并符合一定的条件,就可适用“保护观察”。
保护观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少年在原有的社区关系与人际关系中接受治疗和引导,使其恢复正常的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般要求少年遵守法律、按时上学、定期会见保护观察员、在社区范围内活动、夜间在指定的时间段内不得外出等。
House Arrest(家庭监禁):被实施家庭监禁的青少年,除了上学、工作及其他事先取得许可的事情外,通常被限制呆在家中。家庭监禁一般由少年法院保护观察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内容包括每天与违法少年见面,每天与少年的家长、老师和雇佣者见面。
训练营地:一种较新的,也较严厉的形式。在训练营,青少年要接受军事化管理,接受为期90—120天的训练,每天工作3到6个小时。训练营还提供文化 教育、假期辅导、工作技术训练和就业培训,以及关于毒品、酒精的指导。在结束训练营后,青少年会回到家中,接受社区的密切监督。
除了人身自由的限制,美国各州现在都批准罚金和赔偿损失可以作为一种刑罚替代措施,有时候,需要赔偿才能得到“保护观察”的待遇。赔偿的金额,可以是法官根据违法少年与被害人的陈述决定赔偿的金额;也可以是法官根据自己的知识来确定,也可以被害人和违法少年共同协商决定。
美国的青年惩治体系,是多层次的,有很强的科学性,虽然是以矫正为目的,但绝对不是忽视或不管。
没有家庭其他成员的长期参与,没有更多的监督与约束,阿倩们再次被群殴很容易就会从许海燕们的担心而演变成现实。
家庭保护
除了依靠法律武器,家长们的教育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
新闻里说,“虽然事发5月8日,但直至12日邻居告诉她“你女儿被人脱衣服、视频传得到处都是,你赶紧管管”时,她才知道这一切。当天由于孩子正在考试,许海燕忍了又忍,没有去学校。”
这段文字里我读到了两件事,一是母女俩的沟通明显有阻碍,二是考试重要过发生在女儿身上的遭遇。通常一个懦弱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不敢公开保护孩子、不能给予孩子足够支持的父亲或是母亲,或是父母双亲。
在家庭里得不到支持,孩子会格外害怕与他人发生冲突,一旦遇到冲突发生,多半都会采取逆来顺受的姿态回应,而这样的姿态看在施暴者的眼里,只会助长他们继续暴行的胆量。
如果想要保护自己,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知道,被尊重是自己做人的基本权利,无论自己是否生活在一个贫困家庭,无论自己的家庭环境怎样,无论自己的学习成绩是否优异,无论自己是否漂亮,每一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
除了锻炼身体,学习一些跆拳道、散打之类的防身术,随身携带防身武器,也要有朋友,尽量集体活动,避开那些危险场所,特别是校园暴力的常发时间、常发地点。一旦遇到这样的暴行,也不要畏惧,不要试图用乞求去终止坏人的恶行,善良是后天教育的结果,不是天性。
而我更期待能够看到,不久的将来,对于这些未成年施暴者,能够施以更多的监管措施,而这些监管措施都会有家长们的长期参与。家长的不重视,就是对施暴者恶行的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