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亲人你就真的独立了吗?——依赖是撑起独立的支柱
(2014-04-21 22:47:02)分类: 心灵随笔 |
作为一句直指人心的标语,“独立”二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变迁,标语也发生着变化,“灭私奉公”这种过去特别强势的话,现在也让人嗤之以鼻了,但“独立”的力量似乎并未消失。不过,不管是多么可贵的标语,不管它又多受欢迎,当一个人打算真正开始贯彻执行它的时候,我想,还是会遇到一些阻碍。
忘了是什么时候了,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不怎么说话,所以母亲就带着他来到我的咨询室。这孩子的智力并不落后于同年龄段的孩子,可就是语言发展极为迟缓。仔细听完母亲的叙述后,我发现,妈妈认为让孩子独立非常重要,所以平时刻意跟孩子保持距离,尽可能让孩子离自己远远的,夜里睡觉时也不陪孩子,让孩子一个人去睡,所以亲戚们都非常佩服。
而事实上,这种时候,这个孩子的独立只是徒有其表而已。这种所谓的独立,只是为母亲的强势所迫,万般忍耐下不得不采取的行动,这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独立,因而就导致了语言障碍。我仔细向母亲说明了其中的原委,在母亲允许孩子接近自己之后,孩子就像是要把过去欠缺的部分都弥补回来似的,使劲向妈妈撒娇,通过这样的弥补,孩子的语言开始飞速进步,很快就追上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一般水平。
单纯地认为独立就是与依赖相对,一旦没了依赖就是实现了独立,这真的是大错特错。独立恰恰是靠依赖的支撑才能出现的。有人认为宠孩子,孩子就会不独立。确实,如果在宠爱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无法离开孩子,就会对孩子的独立造成障碍。这种情况下,其实不独立的是父母,因为他们无法独立,所以对孩子的撒娇行为就没有足够强大的免疫力。倘若父母是独立的,并能允许孩子的依赖,那么孩子在充分地体会到依赖之后,就能够自然而然地独立起来。
不过,虽然说是独立,但也不意味着从此就彻底抛弃依赖了。没有任何人能过百分之百不依赖他人的生活。独立,恐怕应该是不排斥依赖,接纳必要的依赖,并且能够自觉到自己在多大程度上依赖着,为此而心存感激。排斥依赖、急着要独立的人,他们并不是独立,而是孤立。
在我还没搞明白这些事的时候,我曾经去过欧洲。那时,我自以为欧洲人比日本人要独立,所以他们的亲子关系应该要比日本淡薄。然而,等我真正去了瑞士之后才发现,如果父母和孩子是分开居住的话,他们会常常互通电话、赠送礼物,或是时不时地一起吃饭,这些都比日本人多得多,让我感到十分不可思议。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正因为他们是独立的,所以才会经常来往。换句话说,他们不会觉得与父母来往过多会破坏自己的独立。
而这要是在日本,要是不小心和父母多说话,就总会有一种自己的独立被威胁的感觉。或者,认为自己已经独立了,所以没必要和父母见面,没必要和父母谈话。可是,如果再仔细想想看,就会觉得那并不是独立,而是孤立。确实,如果亲子间的关系太过黏糊地纠缠在一起的话,会让人觉得没办法独立。可这种情况,与其说是以依赖为支柱的独立,还不如说是双方共同沉溺在依赖中更妥当。
如此想来,一眼看去仿佛是对立的,实际上却共生共存、互为支持的事出乎意料的多。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的生存方式,就会发现,一直以来拼了命要排斥的东西,其实是极为珍贵的。我想,这样的发现会让你的生活更具厚重感。
(摘自《心的处方笺》)
TaraTao陶花源心灵成工作室
联系电话:Joy 15117939933(可加微信)
电子信箱:office2013@taratao.com
---------------------------------------
分享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更多资讯,请订阅:
思璇微信公众平台:sixuantao
思璇微博:@Tara陶思璇
思璇搜狐自媒体:Tara陶思璇
---------------------------------------
2014年“心幸福”系列课程简介
【心幸福-自信之光】:熟练掌握“8个镜片”的自我觉察技术,提高自我价值感,提升自信心。
【心幸福-愤怒之舞】:解析愤怒背后隐藏的情感需求,恰当释放,转化能量;
【心幸福-信任生命】:通过一些自我面质的训练方法,培养专注力,正念观,与生命结盟;
【心幸福-喜悦人生】: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学习自由恰当的情感表达,能量升华。
【心幸福-重生之旅全系列】:重返少年时光,整合内在资源,创造未来新世界。
【谁在你的身体里面-内观工作坊】:倾听身体,探索情绪背后的秘密,与内在智慧建立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