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Tara陶思璇
Tara陶思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9,488
  • 关注人气:24,7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的心,经历过死而重生吗?——只有经过死亡的洗礼,才能看到重生的火光

(2014-04-19 23:15:39)
分类: 心灵随笔
  我们有时会拿“从今以后,要以重生般的心情来努力”这种话来鼓励自己,有时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非比寻常,我们也会说:“就当昨日之我已死。”死了以后到底能不能重生,这个我说不清楚,但作为一种心理体验,这有时的确会给人带来戏剧性的变化,以至于让人想用死而后生这种方式来实现这些变化。

  有个人因为无法摆脱的苦恼去做心理咨询,在进行治疗期间自杀未遂,不过却以此为契机将烦恼一扫而空。从此以后,这位来访者逢人便说:“要是没有走到要死这一步,我想我是不会好起来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更直白一点地说,人为了重生,必须先经历死亡——不过话虽如此,但也绝非说非要追求肉体的死亡,我这里说的,更多的应该是精神上象征性的死亡而已。

  一个公司的骨干,突然觉得工作了无生趣,黯然消沉,上班也变得无精打采。他过来找我咨询,听过他的叙述,我发现他之前一直很喜欢工作,也觉得工作很有意思,总是干劲十足,可是最近,他比其他人更快一步当上了部门经理,自己也认为从今后要更努力了。可是这时,人却突然变成了现在这种状态。他这是抑郁症,是近年来中年人更容易患的神经症。他说,像自己这样的人,即使活在世上也只不过给他人添麻烦,还不如死了更好。很多抑郁症患者都说过想死,而且,他们中也有很多人真的会去自杀,所以必须留意。

  不过,在这种时候最为重要的是,如果你只是热心于阻止他自杀,其结果就是阻止了这个人好不容易才出现的“死而后生”的机会。因此,我们治疗师并不会单纯地阻止其自杀,而要去思考如何能够帮助他,好让这种情绪往象征性的“死亡与再生”上发展——从而避免实际上的自杀。

  揣着这个念头,即使这个人已经说了“想死”,我也没有立刻去阻止他,而是决定继续听他接下来怎么说。于是他说,迄今为止自己在工作上确实是毫无差错,而且处理起每件事也都是得心应手。可自从当了部门经理以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属下,发现他们当中有很多混日子的人。这种人吧,就算批评他,也不见他改正。他觉得,那种偷懒的人一定会被其他人所嫌恶吧,然而却意外地发现他们很有人缘,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可是再仔细想想,自己当了部门经理之后,工作量急剧增加,老这么为了属下的一点小事花心思,根本就顾不过来,也没法像过去一样一心扑在工作上。他觉得自己太对不起公司了,像自己这样的家伙,还是别再活在这世上了,不是吗?

  他的话最后还是朝着自杀的方向去了,可能会让人觉得,既然这样,那么,听他讲些什么也没有用啊,结果还不是说自杀吗!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在讲述的过程中,来访者本人可以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说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办法来。也就是说,这位来访者以前只知道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可因为当了部门经理,所以就到了必须改变自己过去生活模式的关头。既然当了部门经理,就会有和自己生存方式不同的属下,也必须站在一个更宏观的立场上来看待整体局面。这种“改变自我”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就会出现工作了无生趣,非得自杀的想法。

  在防范他自杀的同时,像前面所说的一样,我和他继续那个痛苦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渐渐地发现,那位他觉得整体混日子的属下,虽然在工作上非常散漫,可是待人却非常体贴,这是他的优点。当他说出这些的时候,他就渐渐可以从抑郁症中抽身而出了。

  当这样的来访者好转之后,我有时会问他们:“你之前总是说想死想死的,到底是你的哪一部分死了呢?”有些人会回答,是僵硬、顽固的那部分的自己死掉了,而自己也开始变得有点弹性了。也有人回答说,就像吊在悬崖上,用手紧紧抓住草,想要努力往上爬,可一想到自己那么痛苦,干脆撒开手吧,结果掉在了柔软的草地是,毫发无伤,而另一个世界却在眼前出现了——这种回答之贴切,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过,有时候放开双手,也有可能会坠入地狱。我们必须知道,同一种方法,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在象征性的死亡与再生这一过程的背后,也有真实的死亡存在。我们必须避免肉体伤害的死亡,成就象征性的死亡。

  可如果只是单纯地避免死亡,可什么事都成不了。

  (摘自《心的处方笺》)

 

 

TaraTao陶花源心灵成工作室

联系电话:Joy 15117939933(可加微信)
电子信箱:office2013@taratao.com
---------------------------------------
分享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更多资讯,请订阅:
思璇微信公众平台:sixuantao
思璇微博:@Tara陶思璇
思璇搜狐自媒体:Tara陶思璇
---------------------------------------
2014年“心幸福”系列课程简介
【心幸福-自信之光】:熟练掌握“8个镜片”的自我觉察技术,提高自我价值感,提升自信心。
【心幸福-愤怒之舞】:解析愤怒背后隐藏的情感需求,恰当释放,转化能量;
【心幸福-信任生命】:通过一些自我面质的训练方法,培养专注力,正念观,与生命结盟;
【心幸福-喜悦人生】: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学习自由恰当的情感表达,能量升华。
【心幸福-重生之旅全系列】:重返少年时光,整合内在资源,创造未来新世界。
【谁在你的身体里面-内观工作坊】:倾听身体,探索情绪背后的秘密,与内在智慧建立联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