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遗经济”让“假古董”垂涎欲滴

(2012-11-06 18:16:51)
标签:

杂谈

          “世遗经济”让“假古董”垂涎欲滴

 

    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最近传出计划集体“打包”申遗的消息引发各方关注。有关文保专家指出,按照程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需要经过国家文物局审批,但目前中国计划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清单中并没有十大名楼在内。十大名楼许多都是现代新修的,仅岳阳楼、天一阁等少数楼阁属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有好多连文保单位都不是,属于“假古董”。(11月5日北京晨报)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应该说是一件好事。而“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计划集体“打包”申遗,却遭到了质疑。有关文保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十大名楼许多都是现代新修的,仅岳阳楼、天一阁等少数楼阁属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有好多连文保单位都不是,属于“假古董”。“假古董”为何热衷于申遗呢?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中,无论是“假古董”,还是真古董,大多都瞄准了“世遗经济”这张牌。媒体曾报道,根据以往经验,申遗成功之后的景区门票涨价是不争的事实。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门票价格上调幅度从40%至300%不等。包括苏州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九寨沟、黄山、武当山在内的许多景点门票价格,也都是在成为“世遗”后大幅提高。(2010年8月22日人民日报)“世遗经济”这张牌让申遗变了味,申遗者对“世遗经济”垂涎欲滴,早已为社会所诟病。

    人们看到,只要申遗成功,就可以通过门票涨价,从老百姓的衣袋中掏走更多的票子,景区从此富得流油,日子过得更加滋润。申遗初衷变成了“宰客”的“世遗经济”,不能不说是申遗的悲哀!现实生活中,一些著名景区在“世遗经济”的冲动下,自然遗产不仅没有很好的保护,却由于盲目开发而造成了破坏。湖南省张家界就曾因“超容开发”被联合国遗产委员会亮“黄牌”警告。而为了“摘黄”,恢复武陵源的自然风貌,张家界当地政府不得不将景区内近34万平方米建筑物全部拆除,此举花费数亿元人民币。(2012年7月8日新华网)由此可见,面对一些地方一旦申遗成功,就掉到“世遗经济”的“钱眼”里,必须通过制度予以约束。

    申遗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作为世界遗产的风景名胜属于公共资源,其门票应该实行免费制和低价制。门票收入应该在有效监管下,全部用于世界遗产的保护。在这方面,杭州西湖做出了榜样。西湖列入世界遗产后,杭州市随即作出“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侵占6项承诺。如果西湖“还湖于民”的做法成为制度约束,一些地方的风景名胜还会有申遗的冲动吗?“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中的那些“假古董”,还愿意“混水摸鱼”的去申遗吗?

 

都市晨报http://epaper.cnxz.com.cn/dscb/html/2012-11/06/content_89359.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