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拒订盒饭”何必吐槽90后
不久前,网友“易小术”在微博上讲述了一起实习生“拒订盒饭”事件: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这条微博被多次转发并引起人们对90后这个群体的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跟帖“吐槽”身边的90后实习生:不懂礼貌、太自我、目的性强、不会与人相处……(11月5日中国青年报)
一名在电视台实习的90后,因为拒绝导演让其给大家订盒饭,受到了网友们的“吐槽”,纷纷指责90后不懂礼貌、太自我、目的性强、不会与人相处,一句话,就是不懂事。这只是一件个体事件,若将这件事放大到全体90后身上,将90后看成“不懂事的一代”,则显得有点以偏概全,甚至有些“妖魔化”了。
我们有必要问一下,这名到电视台实习的90后,为什么拒绝导演让其给大家订盒饭?也许其中有着前因后果。倘若平时总是对这名实习生,呼来喝去的做一些给大家服务的杂事,恰恰这一次又让其给大家订盒饭,在忍无可忍之下,当面提出拒绝,也是有情可愿。当然我们可以说,即使年轻人多做一些给大家跑腿服务的事,也是应该的。年轻人应该懂得长幼有序,懂得礼貌。
话有说回来了,长幼有序并不等于人与人之间不是平等的。在一个团体里,为团体提供服务,年轻人应该多做一些,但并不等于这是年轻人天然的必须全部承担的责任。其他同志,包括老同志也有责任。为团体做一些服务之类的工作,老同志更应以身作则,做好传帮带。倘若老同志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对这位实习生传帮带,形成为团体服务、人人有责的氛围,也许就不会发生这种不愉快的事情。
这名90后说,我是来实习导演的,不是给大家订盒饭的。当人们对这种说法进行指责时,是否看到了这名90后在拒绝“城府”,在自觉保护自我权益。尽管这种自我权益的保护显得不合时宜,不够礼貌。但这也许恰恰是90后身上的一些闪光点,即更现代、更大胆、更敢于表达,更具有人权、平等和社会分工意识。
至于孝敬父母、尊重老人、善待朋友,以及秩序和规则意识,是每一代人的终生必修课,不仅仅是90后的“专利”。记得当70后、80后走上社会时,也因为一些个体事件,被言过其实的说成什么“垮了的一代”、“废了的一代”,而实践证明,他们正在成为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由此看来,以偏概全的推论式视角,是一种情绪化的认识误区。
新京报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2-11/06/content_387696.htm?div=-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