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账本”要立足接受公众监督
3月30日,国土资源部在官方网站发布了“2010年部门预算”,这是我国决定“三年内公开中央部门预算”后,第一个公开部门预算的中央部委,公告显示,今年,国土资源部收入及支出总预算为347365.86万,其中,中央财政拨款204985.40万,事业收入49109.56万。
(3月31日新京报)
国土部成为第一个公开部门预算的中央部委,具有破冰意义,值得肯定。但国土部“晒账本”之举,只是公布了收入及支出的总预算,过于笼统而缺乏明细,公众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特别是公众所关注的“三公”消费,更是不见倪端。这种所谓的“晒账本”,只“晒”形式,而不“晒”内容,使“晒账本”的积极作用打了折扣。
中央之所以决定“三年内公开中央部门预算”,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晒账本”,在财政支出上接受公众监督。因此,中央部委“晒账本”,应立足于接受公众监督。首先,中央部委公开预算,要着力于明细化。既要公布支出的总预算,更要公布总预算中每项支出的走向,即每一笔钱花在了什么地方,用于解决什么问题,并由此接受公众的拷问:这些支出的走向是否合理?这些钱该不该花?并通过公众监督,修正不合理的预算。
其次,不仅要“晒”预算,更要“晒”决算。从接受公众监督的层面看,“晒”决算比“晒”预算更重要。通过“晒”决算,可以发现是否预算搞得是一套,决算暴露的则是另一套;哪些支出违背了节俭精神,抑或违规而超出了预算;哪些支出不在预算之内,却暗渡陈仓列入了支出之中。“晒”决算,脱去了“衣帽”,是政府财政支出的真正“祼身”,并由此发现违规事实,并依法问责。
第三,“晒账本”要将公众关心的“三公”消费置于阳光之下。公众之所以关注政府账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账本中有可能存在着违规开支和腐败问题。而这些违规开支和腐败问题,则较为集中地表现在公费出国、公款招待、公车消费为内容的“三公”消费上。“晒账本”,敢不敢将“三公”消费置于阳光之下,可以说是愿不愿意接受公众监督的试金石。
华商晨报 http://news.liao1.com/newspage/2010/04/4397724.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