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纸贵”:既要好看更要好用
杨金溪
《昆明日报》用4个整版公布了从市委书记、市长到5区、1市、8县及市直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同时详细刊登了各领导的职务分工情况。昨日,市民杨先生称,上午10点半左右,他连续拨打了媒体公布的4个政府部门领导电话反映问题,但都没有人接听。随后,记者在上午10点40分至中午12点,下午4点至5点20分这两个时段,拨打了昆明市有关部门35个副局长的电话,结果有13名副局长接听到电话,其余22名副局长的电话无人接听。(2月19日重庆晨报)
《昆明日报》公布的领导干部“电话专版”,一时间变得“昆明纸贵”,说明了此举深受百姓欢迎,更说明了百姓对领导干部有话要说,对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政府工作、民主监督、民生民意有着强烈的表达渴求。然而,当公众将领导干部的电话拿在手中后,却拨不通电话,抑或拨通了电话却不能解决问题,会让百姓更失望。“35副局长22无人接”值得注意!“昆明纸贵”,既要好看更要好用。
如何使“昆明纸贵”由好看变得好用?
首先,对无正当理由不接电话者应有惩处措施。据悉,昆明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就此下发通知,要求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除开会、驾(骑)车或乘飞机、患病等特殊情况外,手机等通信工具必须24小时开机,不得以任何借口、理由拒不接听工作信息。现在看来,只有要求而没有配套的惩处措施,“昆明纸贵”就不可避免地会变成好看而不好用。因此,对于那些没有正当理由而拒接公众电话者,要有相应的惩处规定。要提供公众予以投诉的渠道,同时要有人专门受理这种投诉。实践证明,再好的规定,奖罚不明都容易变成一纸空文。
其次,要多措并举确保领导干部电话畅通无阻。目前昆明市公布的领导干部电话均是办公室电话,而领导干部不可能天天坐在办公室里,他们要开会、要出差、要下基层等。因此,有必要将办公室电话与手机实行捆绑,尽量使领导干部在第一时间能够得到公众反映的信息。同时,也还可采取本人不在办公室而委托他人代接电话的方法,将公众反映的信息及要求,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并在第一时间反馈给有关领导干部。
第三,要通过首问责任制对公众来电给予满意的答复。电话拨通了,关键是要能够解决问题。老百姓给领导干部打电话,其中大量内容涉及到切身利益。领导干部在接到电话后,不得推诿,指个兔子让老百姓去追,最后上演电话“马拉松”,打了无数个电话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公布电话又有何用?因此,领导干部接到公众打来的电话,特别是涉及公众自身利益的问题,应该实行首问责任制。自己能够解决的要马上拍板或协调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说明不能解决的理由,需要其它部门或有关领导解决的要详尽的告知打来电话的公众,必要情况下要亲自出马帮助引线搭桥,促成问题尽快解决。
“昆明纸贵”由好看变成好用,才算是将好事真正的办好。
半月谈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3/26/content_7862658.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