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7年下半年房价涨跌猜想

(2007-05-16 22:04:16)
高汉明

 

房价一直是楼市最敏感的神经。今年以来,房价是涨是落一直是消费者颇为关注的话题。马上到下半年了,房价究竟是会涨还是会落呢?

 

外来投资者扩张武汉

 

近来,许多外地人莅临武汉,大肆购买武汉住宅。深圳富士康来汉后,许多职工将家安在江城;在4月份举办的武汉春季房交会上,深圳组团定购罗纳河谷;“五一”黄金周期间,更有人从深圳、福建过来选购F、天下的别墅。


“我们在深圳工作,但深圳的房子太贵。现在来武汉买一套房子,方便在武汉养老,即使不在武汉养老,这套房子也可以作为投资。”从深圳来购房的钱先生说。

武汉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张嘉东说,一线城市大幅攀升的房价超出了工薪阶层的承受能力时,很多人,尤其是在他乡工作的庞大群体,不得不考虑到今后的实际情况,所以到二线城市购房成了他们的最后选择。他们有的打算以后就在武汉创业,有的则是为投资。


不只是外地购房者大批进入武汉,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也进驻江城,而且拿地的价格颇高。近几年来,包括世茂、和记黄埔、瑞安、万科、金地、保利、融侨等国内房地产巨头争相屯兵武汉,竞拍到了大量的土地。如4月30日首次来汉的重庆润隆实业有限公司,和武汉、北京、重庆、厦门和香港的9个对手竞相争夺琴台路以北汉钢地块。这块地由起拍起始价6.83亿元上涨至13.53亿元,价格差不多翻了一番,楼面地价达到3887元/平方米。


经过众多房地产巨头的争抢,武汉不少地块楼面地价越来越高。很多购房者担心,这些地块今后上涨的房价都将由购房者来“买单”。

 

武汉房价潮涌上涨

 

在汉口一家服饰企业上班的梅先生准备在市区买一套房子,可走遍整个武汉,市区的新房竟然没有在4000元/平方米以下的,这与去年相比差别很大。的确,现在江汉、武昌、江岸的房价均价已超过4000元/平方米,分别为4548.93元、4430.05元、4066.23元;内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区,多数楼盘已超过5000元/平方米,离中心城区稍近的南湖、后湖、金银湖地区,房价也已在4000元/平方米上下。


梅先生从报纸上看到,5月11日,武汉市国土房产局发布的“武房指数”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武汉市商品住房均价为3817.1元/平方米,比上季度上涨0.59%。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去年以来上升趋势最猛的洪山区,涨幅为2.83%,目前该区域均价已达3608.41元/平方米。 


梅先生很纳闷,国家不是一直在调控房价吗,今年国内有一些地方的房价都下降了,怎么武汉的房价却一直在攀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柏东说,武汉市房地产供需关系总体上仍然没有达到平衡,还有,在国家“中部崛起”政策下,武汉整体经济实力的上升,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但武汉市国土房产局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导致武汉房价持续上涨的原因,有媒体和开发商炒作哄抬所为。比如3月深圳富士康开汉,光谷的楼盘价格一个星期每平方米就涨了500元左右。

 

上涨力度还是有限的

 

尽管国家不断出台控制房价的措施,但因为外地房地产巨头纷纷来汉抢地,外地人也纷纷来汉投资房产,这令很多消费者担心,江城的房价是不是会继续上涨。


一家开发公司的总经理表示,下半年武汉楼市将在理性、健康的大环境下逐步回暖。现在,随着武汉市住宅均价突破3800元/平方米大关,房价已趋于平稳,短期内升值空间将很有限;开发商也不敢盲目开发,这将更有利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武汉房产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继续对楼盘进行结构性的调整,让不同收入的人在不同地段购买到适合自己居住的房子。”


华中师范大学一位房地产教授说,“尽管有外来购房者和外地开发商的加入,但今年武汉市除加大对房地产市场违规行为处罚外,还加大了规模建设经济适用房,提高低保困难户的房租补贴标准,以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需求。另外,目前武汉还有10万套待售的商品住宅,这些都将抑制房价的大幅上涨。”


从目前来看,武汉中心城区,比如江汉、武昌的房子,武汉发展中的地区,比如光谷、武汉经济技术区的房子,价格都会小幅上涨,但涨的力度有限。

 

 

往期精华:

 

楼市“她时代”,有“她”更精彩

 

http://blog.sina.com.cn/u/4aaf7724010008l6

 

开发商“忽悠”招数大揭密
 
 
艳遇,售楼小姐的美丽邂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