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曾经做过房地产开发的人士近日约见记者说,开发商谋求暴利的方式很多,不像一些某某大腕说的,没有暴利。近日,他向记者讲述了他所知道的开发商谋求暴利的手段,并公布了开发商获取暴利的清单。
成本清单,凸现暴利“流程”
一个楼盘的暴利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这位人士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楼盘的成本清单,大致可测算出楼盘的所耗去的费用以及开发商的利润情况:
一个楼盘的暴利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这位人士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楼盘的成本清单,大致可测算出楼盘的所耗去的费用以及开发商的利润情况:
1、总建筑面积:240亩×667平方米×2(容积率)=32万平方米。
2、土地成本:240亩×170万/亩=4.08亿元。
3、工程土建总造价:32万平方米×1400元/平方米=4.48亿元。
4、设计费、园林道路、水电气三通等各种配套费用:3600万元。
5、营销策划及广告投入:3000万元。
6、各种税收:6800万元。
7、销售总额:36万平方米×2600元/平方米=12.16亿元。
8、项目总投入:约9.6亿元。
9、利润(粗算):12.16亿元-9.6亿元=2.56亿元。
10、理论利润率:2.56亿元÷12.16亿元=21%。
这是“正常”情况下的利润率,实际上,开发商的利润率远不止这低。在这个项目里,开发商调高一下楼盘的容积率,或者先期只投入总建筑成本15%的钱(实际上,武汉市很多开发商先期投入只这么多比例,今年有关部门管制严了一些,开发商最多也只投入30%),就可启动楼盘的建设了。当然,开发商有办法让楼盘的建设正常启动起来,如向多家银行贷款,预售房子,都可实现资金的滚动。这么一算,开发商的实际利润率,有可能是100%,甚至超过这个比例。
记者旁白:
开发商在除了打点有关人员的地方不马虎,其他地方马虎一点,都可以实现暴利。
做房地产,想不赚钱都很难
在房地产业内,有一句众所周知的话:“没有暴利,谁做房地产?”很多开发商的感受是,从事过房地产之后,从事其它行业便没有意思了。之所以做过房地产之后,开发商不再对其它行业感兴趣,主要是做这个行业可获取暴利。现在,不少开发商登上“中国内地百强富豪排行榜”,可见这个行业利润丰富。
其实,开发商留念房地产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现实中,开发商处处主动,时时是“爷”,“姿态”很高:我的房子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购房者你想买就买,买了不满意也可以退,但真正要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是房价上升很快,我不想卖房了,可以囤积起来;至于购房者买了房子,并且住进来了,你就得老实点,交什么费交多少,由我说了算。而购房者处于弱势地位,由于过于分散,知道开发商有许多欺负人的地方,也只有忍气吞声,由开发商想怎么摆布就怎么摆布。
曾经有一个装饰公司的老板,看到别人搞房地产很赚钱,于是怀揣着100多万元,雄心壮志杀进房地产界,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果然,他的梦想实现了,五年之后,他的公司资产达4亿多元,成为武汉市有一定名气的房地产开发商。这位老板时常对别人说:“做房地产很容易发财的,你想不赚钱都很难!”
记者旁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房地产业起步较低,国家限制的方式方法很有限,自己只要有一些资金,会在官场、银行业等方面“忽悠”,一个人做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不是太难的事。
搞掂官员,暴利的首要条件
房地产行业的暴利,相当部分取决在土地,而土地是由政府调控的,所以开发商为了拿到土地,必须搞掂政府的一些官员。如果拿地的价格低,开发商自然赚得多。去年8月起,土地须采取“招拍挂”才能拿到,但有的开发商使用各种手段,用金钱开路,将自己看中的地纳入囊中。
拿到了土地,等于有了盖房子的“根基”,但此时并不等于就可以建造房子,因为还有很多证件要拿。开发一个项目,一般前前后后需盖二三十个公章,这每一个公章可不是那么容易拿的,每盖一个公章都要打点一番,不打点,房子是不那么好轻易盖的。即使不需要打点,开发商也会对一些“要害”部门进行一番进贡,以利自己后来处理一些事情。
盖房子有一个赚钱的捷径--调高楼盘的容积率。有“实力”的房地产商会通过特殊途径,打通关节,把有关部门规定楼盘的容积率调高。而调高容积率,意味着在同样一块土地上可以开发1倍甚至多倍于土地面积的商品房。
有的开发商建造的房子不合格,通过不了有关部门的验收,于是,又需要打点一些部门的核心人物,搞到验收合格证之类的东西,然后为购房者办理产权证。
记者旁白:
打点官员,有时也许是因为官场的黑暗所致,但开发商的行为,说白了就是为了牟取暴利。
处处造假,牟取暴利
楼盘开建,开发商会拼命想着省钱,以节约成本。节约成本最常见的就是采购便宜原材料,直接减免一些程序。
采购便宜原材料。开发商如能用标号低的水泥,绝不用标号高的水泥;能用截面小的钢筋,绝不用截面大的钢筋。减免一些程序。开发商能减少一些墙体的建设就减少,甚至还减少一个梁、柱的建设。而像外墙涂料、塑钢门窗、铝材、防水作业等诸多土建环节,开发商都可以想出办法节约成本。
从今年起,国家硬性规定房子需节能,不然不能通过检测。有些开发商为了节约,只做双层中空玻璃,屋顶随便弄一点节能材料,就对外宣称是节能住宅。实际上,这样的住宅离国家规定的节能住宅的标准还差很远。即使是按照节能住宅的要求实施,开发商会尽可能地用一些最差的材料,以达到节约的目的。
尽管如此,开发商做产品宣传时,还是会极力吹嘘是节能住宅,以乘机抬高房子的售价。
尽管如此,开发商做产品宣传时,还是会极力吹嘘是节能住宅,以乘机抬高房子的售价。
记者旁白:
无论是用不合规划标准必须达到的建材,还是减少一些建筑程序,都会给房子带来隐患。而不按节能标准使用材料,房子根本起不到节能的效果。
前一篇:物业公司无权收装修管理费
后一篇:亲爱的,我们买套房子养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