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之王勃李贺


在唐朝的一流诗人中,最令人惋惜的莫过于初唐的王勃和中唐的李贺,他们俩相差一百四十年,却不约而同地都只活了二十六岁。二十六岁时的李白和杜甫恐怕连二流诗人都不够格吧!王勃和李贺如果能活到李杜那样的花甲之年,将会取得怎样的成就呢!
天纵奇才!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古今送别诗之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将离愁别绪以一种最豪迈的情怀充满了天地宇宙,惟有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堪居其后,“黯然销魂”“执手相看泪眼”之类就太小家子气了。
如果要把代表精神食粮的文学作品兑换成物质财富的话,王勃的《滕王阁序》一定又可以勇夺桂冠。“飞阁流丹”的南昌滕王阁在一千三百多年间重建二十九次,竟然仅仅就是因为王勃的这篇文章!古今骈体第一文,永恒无价最烧钱。
李贺的想像力毫不逊于李白。二李皆浪漫,皆钟情于不受格律拘束之古体诗,上天入地,驰骋胸怀,放飞想像,来无影去无踪,读二人之诗,皆只见其蛋,而不知此蛋乃何鸡何以而生。不过,二李亦大有不同:李白仙才,自信豁达,清新飘逸;李贺鬼才,怪诞奇崛,悲怆绝望。李白不可为李贺之鬼魄,李贺不可为李白之仙气,性格乎!时代乎!
天妒英才!
王勃,系出名门,乃上承孔孟的隋朝大儒王通之孙。年少成名,十六岁就入朝为官。恃才傲物,因作《檄英王鸡》一文惹怒皇帝被贬,又因私杀官奴触犯刑律入狱,父亲也受牵连被贬交趾(今越南)。王勃被赦免后去交趾探父,竟然掉入海中受惊吓而死。王勃是哈姆雷特,是奥赛罗,是莎士比亚式的性格悲剧。
李贺,皇室宗亲,没落贵族。因父名“晋肃”与“进士”谐音,被永久取消科考资格,经人举荐做过几任末流小吏,在苦吟绝望中郁郁而终。李贺是俄狄浦斯王,是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式的命运悲剧。
单就个人生平而言,性格和命运似乎就是王勃和李贺悲剧的根源。这两个因素也是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人世间所有悲剧的根源所在。如此这般,我们就忽略了时代因素,要知道时代对个人的影响是任谁也摆脱不掉的。
王勃和李贺如果生在盛唐,也会因为性格或命运弱冠而亡吗?李白从小就知道,自己隶属商籍,没有资格参加科考,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入朝为官,诗酒逍遥。杜甫也是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也曾惹怒皇帝,颠沛流离,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忧国忧民,以诗记史。伟大的盛唐如日中天,呼唤太阳一般的伟大人物,李白和杜甫生逢其时,光焰万丈。王勃生于旭日东升的上午,李贺生于日影西斜的下午,这样的时代承载不起他们那伟大卓越的才华。王勃和李贺生不逢时,就算健康长寿,也只会蹉跎惆怅而才思枯竭。不过,能生在大唐也是他俩的幸运,他们二人虽然没有兑现自己全部的才华,也已经引吭高歌;要知道古往今来有多少天才沦落于无聊的时代,无声无息。
郑振铎认为王勃是拉开盛唐诗歌大幕的“黎明女神”,随后引出了主角李白和杜甫。那么李贺就是奏响大唐挽歌序曲的悲情领唱,随后引出了主唱李商隐和杜牧。从天纵奇才到天妒英才,王勃和李贺虽然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各自的时代使命,却也均因英年早逝而留给后世无尽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