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先生读《老子》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自勉联。正是因为有大海一样的胸怀,林则徐才有天下第一流的视野,做了天下第一流的事情,成为天下第一流的人物。民族多难,挺身而出,责无旁贷,忍辱负重,苟利国家从不避祸趋福,林则徐正是庄子所谓“内圣外王”的典范,虽不为王,实百倍于王。
要想成为万众拥戴的王者,就必须谦卑处下,先民后己,先忧后乐;当如上善之水,常处众人之所恶,善利万物而不争;亦当如佛家所言:“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宋神宗想改变国家积贫积弱面貌的雄心可以理解,但不能把一己之雄心建立在民众的苦难之上。国库看似暂时充盈了,然而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国家的根基动摇了。后来他的不肖子宋徽宗为了满足自己的艺术欲望,盘剥无度,进一步将民众推向了深渊。与民争小利,后果很严重:金兵南下,文主投降,将不抵抗,兵溃千里,民变四起,大厦瞬间倾塌。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八章)“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二十二章)“不争”是老子的处世之道。春秋鲁国宰相公仪休不准家人种菜织布,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售其货乎”?处民之下,先民之忧,后民之乐,不与民争利,天下人都拥戴你,又有谁能撼动你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