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


吃饭是人得以生存的第一需求,因而人之谋生就业又称之为找饭碗。人又有贪图安乐之本性,因此都想谋求一个捶不扁砸不破捣不烂摔不碎的铁饭碗,古代考取功名封妻荫子世袭罔替和今日之考公考编皆如此。
其实,古往今来这世上哪里有什么铁饭碗。富有天下的皇帝端着举世仰慕的金饭碗,那也是把脑袋别在裤腰里吃饭,一旦干得不好,吃饭的家伙就被人拿走了。满清的八旗子弟都有铁杆庄稼,一个个游手好闲,整日里提笼逗鸟,看戏喝茶,只须按时领钱领粮,好不悠闲安逸。随着他们的皇帝主子的金饭碗变成了黄泥巴,他们的铁杆庄稼也成了稗草荒莠,多少人无以为生,流落街头,凄然而去。每一次改朝换代,曾经的铁饭碗们大多是这样的下场。
无论对个体,还是对国家,铁饭碗都是弊大于利,虑及长远,则必百害而无一利。铁饭碗容易让人养成惰性和依赖性,雄心智慧能量潜力就在这铁碗中熬成了仅仅可以养生的肉糜。晋惠帝嗔怪百姓为何不吃肉糜而竟至饿死。其实世人都想吃肉糜,有肉糜吃,夫复何求!试想,一个仅仅追求肉糜的个体能有多大出息!一个全民追求肉糜的民族又怎么能奋进崛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体制内的日子开始变得艰辛紧巴,几个月几年地拖欠工资,吃供应的城市户口也从银子变成了白铁。市场经济却让一部分有胆识有眼光有能力的人富了起来,于是有人主动下海淘金,有人被动下岗谋生,那是一个到处都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生机勃勃的英雄时代。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体制内的红利又让本性求稳之世人竞相角逐那一劳永逸的铁饭碗。只要进入编制,就算蠢笨如猪狗,也是和老虎狮子同槽而食,享用同样的份额。铁饭碗足以毁掉无数的英雄,毁掉一代知识精英,毁掉几代热血青年,毁掉一个民族的未来。红利总有发完之时,那些抱着铁饭碗的角逐优胜者们能够驱动我们这艘超级巨舰吗?必须打破铁饭碗,才有可能让国人在竞争中迸发无穷的动力,创造不可估量的价值。
铁饭碗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身处正白旗下的曹雪芹正是因为有铁杆庄稼,才能无牵无挂无忧无虑地写完长篇巨著《红楼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铁饭碗就可以搞成全民福利,人手一个,底线是保障基本生活。如若你胸无大志,只想做一个悠闲自在的平民,那就躺平逍遥;如若你想出人头地,建立一番功业,那就奋斗拼搏。
年轻人有希望,民族才有希望。单位里不养闲人,社会上公平竞争,能者多劳,多劳多得,那样的话,各行各业必定英雄辈出。惟其如此,青年们才会看到希望,才会激情昂扬地奔赴自己的人生战场,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四顾茫然,无奈躺平,失望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