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七零后


常听人们谈及七零后如何如何,吃苦多,享福少,时艰命苦,身心劳累,天生一代之不幸。我这个“七四型”甲寅年生的正宗七零后,瞻前辈顾后生,总感觉七零后才是新中国以来最幸福的一代人。
记事起就能吃饱穿暖,在哥哥姐姐及长辈们的记忆中,忆苦思甜的话题总是满含辛酸的味道。每天早晨我能独享一颗鸡蛋,六零后的哥哥羡慕的口水流了很久。一日三餐自然是一天比一天好了,吃饱吃好还健康,在这方面八零后的感觉更幸福。从九十年代开始,垃圾食品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泛滥至今,已成为千家万户的必吃之物。不得不吃,无可选择。食品的味道和种类吊足了国人的胃口,营养价值中却离不了科技进步的毒素。九零后以后的孩子们啊,七零后以后的父母究竟该拿什么来喂养你们长大?
八十年代的教育是新中国以来最像教育的教育,教做人做事,教知识兴趣。那时的老师多才多艺,那时的学校严肃活泼,例行的考试并没有成为如今不可承受之重,我的高中生活比今日之小学生都轻松潇洒。七零后的小学时代整日里主要任务就是玩儿,玩儿得过头了,老师家长敲打一番,擦干眼泪继续疯玩儿。边玩儿边学,知识竟在脑子里生根发芽,几十年后,我们还在享受那时的福利。
没有几个孩子上不起学,每年学费一块钱,上学花不了几个钱,除非家长认为学习无用;没有学校和老师因为考试而折磨学生,除了课本和练习册,一页题目资料也没有;没有家长因为望子成龙而对孩子“爱”得太深,小学每天六节课,中学六节课加三个自习,各种名目的补习班统统没有;没有学生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动不动就告老师告家长,就算鼻青脸肿也是自己不小心摔的。
七零后的高中时代,很少有学生不学习。考大学,谈恋爱,花季过去是雨季。苦中有乐,青春岁月,夫复何求?
那时的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鲜衣怒马,春风得意,在大学校园里悠闲浪漫。大学收费也是象征性的,毕业后包分配,就算考个中专,那也抱定了铁饭碗。如果嫌挣工资死板,那就下海创业,二十多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活力的创业黄金时代。
成家立业后,商品房刚起步,每平米五六百块钱,普通工薪阶层小两口,几乎不怎么叨扰父母亲朋,就可以买得上地段最好公摊最小的房子。刚住进新房,汽车又开来了。七零后应该是中国最早的有房有车族,而且这一切都是靠自己奋斗得来的。
无忧无虑的童年,快乐的少年,潇洒的青年,奋斗的中年,每一步每一个脚印都充实丰满,毋庸置疑,七零后是新中国以来迄今为止最幸福的一代人。有人说,七零后是孝敬父母的最后一代儿女,同时又是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父母。孝敬父母本就是幸福生活的一部分,何须抱怨?至于被儿女抛弃,主要是父母的责任,这样的家庭不幸从古至今一直都有;再者,脱离儿女,自助养老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应该成为历史了,活一天就对自己负责一天,挺直腰杆走到生命的尽头,为自己的幸福人生画一个完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