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刘禅


八年前,我曾拿刘禅和齐桓公做过比较,二人半斤八两,刘禅略占上风,余之所见和历史评价出入较大。今日想来,时下的国人所追求的人生的最高目标,不正是这位世人眼中扶不起的阿斗的幸福生活吗?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再来聊聊这位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刘禅的历史地位不如齐桓公,主要在于齐桓公是春秋首霸,而刘禅是亡国之君。其实不然,成败不可一概而论。在一盘散沙的春秋,称霸相对容易;在群雄并起的汉末,立足也难上加难。诸葛亮不比管仲差,就说明刘禅也不比齐桓公差。刘禅不仅不比齐桓公差,在识人用人方面还远比齐桓公强。齐桓公在管仲死后完全成了白痴,不到两年就死在自己宠幸的三个佞臣之手。而刘禅在诸葛亮死后重用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德才兼备的一代人杰,又坐了近三十年的皇帝宝座。就算后来宠幸宦官黄皓,也没有为此妄杀过一个忠臣,更没有做太过出格的事情。至于蜀国灭亡,那是大势所趋,就算刘备诸葛亮在世,也挡不住分久必合的历史潮流。从昏庸暴虐的差皇帝的标准来看,刘禅最多占一个“庸”字。不过,他的先祖刘邦除了痞性中充满强势之外,干工作也是百无一能。
百无一能而重用贤能才是好皇帝好领导的标准,时时抛头露面,事事亲力亲为,反而会让一个国家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而偏激失衡。刘禅就这样垂衣拱手做了四十年的安乐皇帝,投降之后被封为安乐公,又过了九年乐不思蜀的幸福生活。除了一岁多襁褓中懵懂无知时在长坂坡受过点别人眼里的磨难外,六十五年的人生几乎都是锦衣玉食快乐无忧。试问,古往今来,从王侯将相到普通民众,有几人的幸福生活指数可以与刘禅相比?
投降一定是刘禅最大的耻辱,这是多大的幸福指数也洗刷不掉的。刘禅也可以不投降,选择有二:一是如他的儿子刘谌一般,在先祖(刘备)庙中哭拜之后,先杀妻儿,而后自杀;二是顽抗到底,用双方几十万将士的生命及两国几百万人民的财产来换取他一个人的名誉尊严。魏蜀看似两国,实则是同文同礼血脉相连的兄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就不是任何个人和任何势力所能阻挡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自同时代的曹植之手,不仅指曹氏小兄弟,更应该扩展到魏蜀吴三个大兄弟。“刘氏无虞,一邦蒙赖”是刘禅的仁德贡献,以一人之屈辱换取天下之安康,无能无为而大有为。
时下的国人毫不掩饰地羡慕官二代富二代,刘禅就是历史上最为知名的官二代富二代。嘴上鄙视扶不起的阿斗,心里却对阿斗的幸福生活无比艳羡,这看似是时代病,实则是人的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