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为大学生负责?是学校,是老师,是家长,还是大学生自己?答案是肯定的,是我们自己。
看了一个段子,大学最痛苦的事:
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没去上课,老师点名了!
最最痛苦的是什么吗?去上课了,老师没点名!
比这两种都痛苦的是什么?第一节课去了老师没点名,第二节课走了老师点名了!
这个段子里虽然有些调侃的成分,但实际上,的确有不少学生学习是被动的,上课也是被动的。一个老师告诉我,他上课时发现,一个班32个人竟有30人都没去,把他气得够呛,也不知道该不该管。
其实,翘课只是最低级的问题。重要的是许多学生不知道学习究竟是给自己学,还是给别人学。
爱丽丝女士是英国里丁大学学生咨询中心主任,常常和国际学生打交道。她说,一些中国留学生在脑海深处总是以为,学习是老师的事儿,老师让怎么学就怎么学。离开了老师,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一个中国留学生说,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上课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说,学生只是听的份儿。冷丁儿让我发个言,我都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了。我想起一位中学校长多次讲过的话:跟着老师走,就能走进理想的大学校门。是啊,跟着老师走了好多年,离开了老师这个拐棍,连站都站不稳了,更别说自己做走了。

在英国的大学里,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上课之前要自己去找资料,不提前研读是很难理解老师要讲的内容的。即便是读过,也不定能够理解,也不定能找到问题。思维不能是线性的,要有辩证的思维。对同一个问题,答案肯定不是唯一的。甚至老师的答案也不一定是正确的。考试的时候,如果只是把老师的答案呈现在试卷上,很难得到高分。
除了学习,自己的其他事情也都需要我们自己负责、自己主动。许多英国大学都设有导师和各种咨询师,也有学生事务的一站式服务,服务内容应有尽有,涉及心理咨询、学习支持、职业生涯、贷款签证等等。但有一条,你不找上门,人家是不会主动找你的。别人都不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所以必须我们自己主动。爱丽丝说,一些中国留学生不爱说话,不爱问问题。咨询中心的老师们有个重要的任务是,告诉学生有问题一定来,否则,你得不到应有的帮助。
主动是非常必要的。自己主动,问题就好解决了。在英国问路是件十分愉快的事情。按照我的体验,我问过的所有人都非常热情,千方百计让您明白,有时看你还是一头雾水的样子,他或她还会领着你走。但是,如果你不问,谁知道你站在那里干吗呢?
还有一个文化的差异问题。即便是国内,不同的地区间也是会有一定的差异的,大学和中学相比也是如此。有朝一日走出国门留学,文化的差异就更大了。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常常给国际学生带来很大困惑。不少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不同的文化上,反而以为自己能力不行、或者出了其它问题呢。其实,没有必要过于自责,学会适应人家的文化就是了。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也是必然的趋势。这就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多了解别人的文化。要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文化耐力、张力和适应力。
自己该为自己的一切负责。除了学习、除了生活,还有健康。自己应该最心疼自己。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该锻炼锻炼,该看医生看医生。随着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