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勿转载,多谢多谢)
新生对所在学校满意度低
一家商业网站刚刚公布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跨大学校门的学生中,有一些人对自己的大学并不喜欢。这个比例在本科新生中占35%,在高职高专新生中达到了54%。相比之下,对学校“很满意”和“满意”的本科和高职高专新生分别只占25%、8%。而持中立态度者,分别占到了40%、37%。
从就读高校所在省市来看,上海高校新生满意度最高,为39%;广西最低,为3%;从专业来看,就读土建类专业的本科新生对专业满意度较高,为44%。其后为经济学类40%、外国语言文学类38%;满意度最低的本科专业为生物工程类,仅有4%的新生选择了“满意”,没有人选择“很满意”。
据悉,这个调查以2009年入学的大学新生为调查对象在网络上进行的。从9月16日起至10月15日结束,收回有效问卷2759份。至于调查的科学性咱不好评判,但反映出的问题不能回避。对自己的学校不满意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其融入大学新环境的进程。对此,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在我国现有的情况下,转学并不是可供绝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因此,让这些学生喜欢上自己的大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作为学校和老师,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对新生的亲和力和吸引力。通过介绍校史、推介优秀校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新生尽快的了解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改善教学和生活条件。作为大学生也需要调整心态。要接受和承认现实,增强自己的归属感。上大学最主要是学习知识,对于客观条件不要过于苛求。
不少新生缺学习动力和兴趣
调查显示,有54%的本科新生和51%的高职高专新生遇到的较为突出的是学习问题。比重最大的是进入大学以后“缺乏学习动力”,其次为“对所学课程内容没有兴趣”,高职高专新生遇到这两个问题的比重更大。
既缺乏动力,又缺少兴趣。在这种态势下,要想积极主动的学习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学新生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同时加大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等,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高考前,许多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升学的压力。经历了高考的拼搏之后,适当的休整是必要的。但人生有限,大学短暂,需要充分利用好时间。对每个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完成学习任务,是最基本的目标。如果不能按照学校的培养计划完成学业,之前的拼搏就失去了意义。其次,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个大致的谋划。或者为深造创造条件,或者为就业奠定基础。
对于所学的专业以及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是正常的,但需要尽快培养起自己的兴趣。这取决于对专业的不断了解,也要靠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动。
不善于和人打交道成为短板
调查显示,大学新生遇到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人际关系问题,并且女生(45%)比男生(35%)往往容易碰到这一问题。在人际关系中,男生最主要的是在交异性朋友方面(45%)有困难,女生除此(32%)以外,还在与室友相处中存在问题(32%)。
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自如地进行交往与沟通,是大学生在成长中完成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此前,学生基本以学习为主,没有过多的社交活动,人际关系较为简单。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家长、老师的庇护,需要大学生独立处理各种关系。在没有完成好这个过渡前,学生感到人际交往的困难是正常的。但这个过渡不宜过长。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多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对学生间出现的矛盾及时加以化解。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开展异性交往,正确对待友情、爱情,处理好与同学、与老师的关系。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与社会交往和沟通的能力,为将来能顺利地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