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的事儿闹得全国沸沸扬扬的。央视率先报道“非法行医”后,舆论基本上是一边倒。“学生治死老师”,多吸引人的噱头啊。直到有关部门发言人公开表态之后,才有所转向。可能是觉得没有继续炒下去的由头了,不少原本极度热衷的媒体很快就又去炒别的去了。可惜的是,这一报道引发出的大学生实习难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大学生也是如此。对于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成长途径就是实习了。课堂知识需要在实习中加以理解和深化,工作能力和水平需要在实习中不断锻炼和提高。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实习,大学的许多教学环节很难高质量地完成,等同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偷工减料。至于一个刚刚离开大学校门的毕业生,早日胜任工作,同样也需要借助和依靠实习。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

从一个医学院的学生到一个合格的医生,离开了实习是万万不行的。不管老师讲多少遍,自己比划了多少次,也要在真人身上扎上一针,才能学会注射。至于动手术之类的高精尖的事儿更是如此了。我不懂医,但我知道一个医生之所以优秀,肯定是其有大量的临床经验和实习机会。否则,医生这碗饭是端不起来的。当然,需要实习的不仅仅是学医的。哪行哪业,不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呢?实习,既是每个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必修课,也是走向社会之后的第一课。
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人都忘了自己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了。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都特别注明要有实习经历的,但又很少有谁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条件。很显然,这绝对会阻碍大学生的成长。
不少大学生都抱怨找个干活的地儿容易,找个真正实习的单位很难。有的单位把大学生当成了廉价劳动力。不但不能为大学生提供学本事、练功夫的机会,还找这样那样的借口不支付学生报酬。有些学生看到社会对实习经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只能忍气吞声。还有的学生为了所谓的实习,耽误了功课,到头来考试不过、实习没学到啥,闹了个鸡飞蛋打,西瓜、芝麻都没捡着。这无疑是一出悲剧。
还应该看到,许多大学在培养中的实习环节不是在加强而是在削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因为学生人数多,组织起实习来难度很大。实习地点和场所很难安排得开;其二,经费紧张。在校内实习实习还凑合,走出校门就离不开钱了。过去,许多单位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还会为大学生创造许多条件。现在,不少单位将大学生拒之门外,收的实习费之高令学校难以承受。有的学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通过减少实习来压缩开支。有的学生经济上原本就很拮据了,也没有能力再承担实习的花费。其三,安全问题。现在的大学对学生,几乎是无限责任人。带着大学生实习无异于冰上行走。万一学生有个闪失,那可不得了啊。但现在的学生自理能力差、自主性强,哪那么听招呼?
这些理由看起来都是个理由。社会很难,企业很难,学校很难,学生也很难,但再难,大学生实习难也要加以解决。否则,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很难真正有所提高。一所大学这样、几个大学生这样、部分单位这样影响还小点,如果成了普遍现象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有理由呼吁政府、呼吁教育部门、呼吁培养单位、呼吁用人单位,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实习问题,出台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给大学生实习的权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