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铁铮-铁铮
铁铮-铁铮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248
  • 关注人气:1,8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与网络的爱恨情仇

(2009-10-04 17:24:29)
标签:

大学生

网络

警惕

校园

生活

教育

分类: 铁铮看传媒

                   大学生与网络的爱恨情仇

 

   在大学生中搞了个调查,结果不出所料:95.65%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排在首位的是互联网。借助手机的也占到了53.91%。在某种意义上,手机也是网络媒体的一种。由此可见,网络对于大学生而言已经成了透视社会、了解世界的十分重要的媒介。其它依次是,通过阅读报纸获取信息的占32.17%,借助电视的26.96%,依靠他人口头传播的20.87%,可怜的广播只有6.96%。(就大学生这个群体而言。电视的收看、广播的收听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 

       

       网络和手机的营销商或者经营者、管理者们也不要过于乐观!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学生们最不信任的媒体恰恰也是网络和手机。这就构成了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现象:大学生们主要依赖网络与世界联通,但与此同时对网络却并不相信,或者说缺少信任。

 

        如何看待大学生对网络的这种依赖却不信任的两面性?我以为,这一方面证明了网络影响的日益增强和扩大,渗透了校园生活的骨髓;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对网络有一定的警惕和警觉。离不开、却又不能信赖,这对矛盾搅和得网络人不得安宁。

 

        网络与人的生活如影相随。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天真地想让某人摆脱网络无异于天方夜谭和一厢情愿。对于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年龄上已经成人,经济上相对独立,时间上相对自主,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其会更多地接触网络和使用网络。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网络有必要的警惕,这值得庆幸。只是这个调查还不深入,还难以描述大学生们对网络警惕到什么程度。网络必须警惕。它不同于其它任何大众传播媒介。起码有两点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其一,商品性。眼球经济在网络上体现到了极致。即便不是直接为了经济利益,也会为点击数的提高而放弃其它许多传播的原则;其二,广众性。所有的人统统都可以借助网络发布信息。其可信度自然就值得怀疑了。

 

        有人不赞成对网络进行管理。其实,这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任何一种媒体都不希望管理,但又必然受到管理。任何一个受众,都不希望得到的信息是经过管理者筛选的,但又不得不受制于人。中国是如此,世界也是如此。过去是如比,将来还是如此。

 

        管理者们应该更加重视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和分析。虽然嚷嚷了很长时间了,但这种研究和分析还是显得十分滞后。大学生们通过网络做什么,上网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网络信息对他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此,管理者们恐怕很难说清楚。在观念上,许多人还是习惯地把网络排在传统媒体后面,缺少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往往是网上早已成为热点、焦点了,而管理者们还一无所知。等知道的时候,黄瓜菜都凉了。既然网络是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那么利用好网络进行信息传播就成了应有之义。但如何传播,传播什么,恐怕还是很难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信任度低,这和网络的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比如人人都成了传播者,同时又缺少把关人;比如为了抢时间发布,没有必要的核实等等。但提升网络的可信度,仍然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随着人们对网络认识的不断深入,随着网络传播范围的更加广泛和内容的更加丰富,网络必须要逐渐的负起责任来。过不了多久,网络传播的品牌也会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