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如厕之难,难于上青天?
(2009-10-06 22:04:57)
标签:
女士如厕生活百姓管理设计杂谈 |
分类: 铁铮看社会 |
国庆期间去人民大会堂看演出,看到了一景:女士的洗手间门前的队伍排了好长。一位在银屏上常常露面的女演员一身素装也站在其中。对面男士的洗手间与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女士如厕难的问题,恐怕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记得一些人还呼吁过。人民大会堂里还有这种现象存在,恐怕别的地方解决得也不怎么样。
曾经去过大西北。汽车在大戈壁上一跑好几个小时。女士们找个地方方便的确很不方便。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在人们能够有所作为的地方,在人们规划、建设洗手间的时候,再考虑不到女士的特点和需要,就说不过去了。更值得拷问的是,这个问题的出现和存在已经很长很长时间了,却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中的原因值得深究。男女同工同酬,实现了。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实现了。就连国庆阅兵都有女飞行员上了天。为什么这么点儿事儿反而解决不好呢?
过去延续下来的事情,很难改变,或者没有人想到改变。过去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即便是新中国成立后主张男女平等了,在外面抛头露面的女子也还是少数。那时候的洗手间,男大女小,也没多大不方便的。但现在啥年月了?现在出门在外的女子,一点儿不比男的少。过去“女子无才便是德”,现在就连一些理工科大学女生都比男生多。但多年来延续的洗手间却还是老样子。怎么就想不到变一变呢??
在许多人眼里,生活细节不算事儿。其实不然。人活着干吗?说到底,不就为了生活的舒服点儿吗?看着女洗手间前那长长的队伍,如果赶上有个肠胃不好的恐怕就麻烦大了。闹不好,还真应了那句老话。“大活人让尿憋死”。每次外出途中方便时,女士们都回来的很慢。有一次,她们干脆“造了反”,把着门占了男洗手间。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不能说没有道理。对于百姓的吃喝拉撒睡更应该关心才是。我组织活动,一般不去那些生活太不方便的地方。因为,这很影响相关人的情绪。解决大问题是应该的,但小问题不解决,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大问题更大。
可怕的是熟视无睹。许多问题谁都知道,都很清楚,就是不想办法解决。我相信,女士如厕的难题,许多人都清楚得很。可能提过意见和建议,但慢慢地不但不以为然,而且见怪不怪了。女士如厕难是这样,百姓看病难、出行难等也是如此。
其实,我想说的并不仅限于女士如厕之难。现在还有多少问题属于同类?大家比我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