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的学生们新学年搞了个调查,结果证明:那些刚刚离开家的新生们中绝大多数并不像家长们担心的那样孤独寂寞、思乡想家,而是很快就融入了大学校园。他们对离开家长独立生活并不恐惧,很快就融入了新的环境中。这和家长牵肠挂肚、一百个不踏实的心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过去有句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意指生活的艰辛和磨难,可以教会孩子许多东西,使他们尽快地成熟、甚至早熟起来,能够独立的生存、生活和生长,担当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肩负起一定的责任和使命。而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容易养成“吃凉不管酸”的习惯,油瓶子倒了都不扶。
这话不能说没有道理,而且的确可以举出大量的例子来佐证。但我们奋斗的目的是为了让一代比一代更富有、一代比一代更幸福,而不是相反。那么,当我们摆脱了贫困走向富裕之后,如何培养和锻炼下一代的独立能力,就成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不可能为了让孩子早当家,就刻意营造“穷”的环境和“苦”的氛围,而是要立足于在越来越富有的条件下,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
多数“90后”们上大学前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学习。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基本把所有的大事小情都包揽了下来。孩子们中有不少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管其它事,只读考试书。即便在学校住宿的,也没有多少事需要自己操心、劳神、费力。家长们的这种过度呵护,不仅仅表现在生活上,而是全方位的、全覆盖的。比如学文科还是学理科,比如考哪所大学,比如学什么专业,基本都是家长拍板做主,当事人没有多大的发言权。久而久之,也使孩子们养成了事事依赖父母、事事等待父母的习惯。前不久有报道说,有的大学生就业时都由父母带着前往面试。估计这样的学生,没有几个用人单位敢要、愿意要的。
在某种程度上说,做人、做事上的不独立,比生活上的不独立更可怕。毕竟我们生活越来越智能化,相对而言生活上的自理更容易些。不会洗衣服,洗衣机可以代劳;不会做饭,可以去吃快餐。但不会独立思考,长大了可怎么办?随着学生们的长大,许多问题家长是解决不了的,对有些问题很难提出正确的、可供参考的意见。
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下,许多老师情不自禁地围着应试教育转,把精力都放在帮助学生把分数考好,把大学考上,至于其它就很难顾及了。在小学、中学阶段,教育大体都以传授应试的知识和技巧为主,而较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行事的能力。我亲耳听到一所高考率极高的校长告诉学生们,一切都要跟着老师走,跟着老师走就能走进大学校门。老师让你怎么着,你就怎么着;老师不让你怎么着,你千万不能怎么着。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会闯过高考的独木桥,但跨入大学校门之后怎么办?
大学生活开始之后,绝大多数学生都到了该独立、或者该走向独立的年龄了。如果还不能离开父母的呵护,过份依赖家庭的溺爱,就不大合适了。如果还丢不掉老师这个拐杖,老师不在身边自己就没了主意,怎么能说自己长大了呢?有一点需要明确:此时,真的到了这些成年人独立思考、独立行走、独立担当的时候了。
大学生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和和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独立,并不等于不认真听取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并不等于和家长背道而驰。从善如流,兼听则明。这恰恰是走向成熟的表现。要经常向老师和身边的同学们请教,保持和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尝试着尽快走向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独立行事。
有不少家长抱怨说,孩子的独立具有两面性。在生活上一点儿都不独立,回家时连袜子、内裤都背后来让父母洗;但在其它诸多问题上,什么都不听家长的。听了之后,我总是会心一笑。我以为,这说明孩子正在走向独立,也是孩子们成长的一种表现。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和生活经历的丰富,再加上家长的逐步放手,其生活上的独立也可以实现。
家长们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放手让他们在风风雨雨中历练独立飞翔的翅膀。生活上的琐事可以让孩子们自行解决,学习上的事情提些参考意见就可以了,大主意还是要让孩子自己拿。当然,这不等于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而是不能大包大揽,统统包办。
不容否认,现在社会上对学校的期望和要求都非常高,特别是有一种“学校对学生负有无限责任”的倾向。不管出了什么事情,统统都要学校负责。即便如此,还是要注意让学生能够逐步走向独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帮助学生锻炼自己飞翔的翅膀。
有些学校和有的老师还把大学生当中学生来管。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还容易和学生渴望独立的心态产生冲突和对立,不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要注意引导大学新生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和衔接,引导他们在增强独立意识的同时,练就独立能力。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不能居高临下。特别是涉及学生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做出自己的选择。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历练独立的本领。放手让他们策划、组织、实施多种多样的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磨练成长。还要注意引导他们走出校园,接触、认识和了解社会,在社会的风雨中走向成熟。不少学生在校园里是个风云人物,但一走上社会就傻眼了。在大学校园里的独立不是最终目的。是否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最终还是要在社会上得到检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