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姓不知碳汇为何物之忧

(2008-04-17 20:51:48)
标签:

环境

环保

碳汇

百姓

传播

杂谈

  给12所高校的大学生们上新闻课时,提到了某环境报的一篇报道。报道称,在首都植树日当天,有关单位签署了“绿色零排放青春奥运林”种植协议,通过向网友募集资金,在京郊大地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用于抵消近1.5万名各国运动员、官员到北京参加奥运会乘坐飞机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多好的一件事啊。但遗憾的是,当我问看过报道的学生们什么是碳汇时,近百人里竟没有一个举手的。碳汇、零排放这样的专业词汇,闹得他们读这篇报道时都是懵懵懂懂的。这是些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啊。如果到百姓中间去问问,其结果恐怕更不会乐观。受众的稀里糊涂,使得这条绿色新闻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我试着给学生解释了一下这个陌生的名词:人类用多种方式制造着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增多造成了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也就是说具有“碳汇”的功能。我的解释并不专业,也可能不很准确,但同学们听了,总算是搞懂了“奥运林”和“飞往北京奥运会的飞机产生二氧化碳”怎么扯到了一起。

 

  不能说碳汇不重要,也不能怪媒体有关碳汇的报道少。只能说有关报道没能被老百姓所接受,更别提入脑、入心了。这显然是不利于进一步帮助和引导全社会重视森林碳汇的作用。

 

  向公众普及林业知识和生态理念,最重要的是通俗易懂。你老先生传播的内容再好,没有人看得懂、没有人能听明白,也是白搭、瞎扯、无用。自说自话的结果,最多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娱自乐。不但对普及和传播无补,还极容易造成受众的反感。

 

  或许有人会说,这么简单的知识早应该知道了,还用得着说吗。其实,这怪不得老百姓。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或许这再简单不过,但对于各种职业、各种背景、各种状况的公众来说,对这些简单的内容不知道、不了解、不清楚、不明白是有情可原的。正因为大家都不懂,才需要进行普及和推广。

 

  有些人在传播的时候,对传播的内容自己也没搞太清楚,没弄明白,按照别人的文件、讲话、新闻稿原样拷贝几句就交了差。与其昏昏,使人昭昭,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求媒体人首先要在绿色知识方面“扫扫盲”。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有较多的了解和掌握。在很多情况下,你要想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啊。

 

  “通俗易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本事的人可以用一两句话给人把复杂的问题讲清楚,而有的人则用了很多的话把人们搞得更加糊涂。最高明的传播者是那些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说明很复杂的问题的人。这种说明最好还能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做到这一点,不但需要有良好的愿望,还需要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传播技巧。要学会用大家熟悉的事物说明不熟悉的东西,采取百姓自己的语言来阐释专家学者的观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