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祖宗的饭我们还能吃多久?

(2008-03-10 23:20:25)
标签:

我记录

我的事业梦想

名人

图书

广告

杂谈

    10日的光明日报第七版,是商务印书馆创立110年的整版广告。看得出设计者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其内容也颇具震撼力。但看过之后却很想问一声:老祖宗的饭,我们还能吃多久?

 

    广告中由“我们的作者”、“我们的员工”,“我们的图书”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的作者部分刊登了16位作者照片,全是名家大腕,人们熟悉的严复、鲁迅、老舍、巴金、胡适、冰心、钱穆、钱钟书、赵元任、吕叔湘、朱光潜等,哪一个不是光彩夺目?哪一个不是如雷贯耳?遗憾的是,没有一位是现在的作者。估计商务印书馆现在的作者依然难计其数,但之所以未列出,恐怕是哪个也没有这十六位大师的名气大、贡献大,怎么比也比不过这些人吧。

 

    “我们的员工”这部分也大体如此。同样也是十六位员工的照片,同样也都是闻名遐迩的大腕。比如蔡元培,比如叶圣陶,比如矛盾、郑振铎,比如张元济、胡愈之……同样没有一位现在的员工。

 

    至于“我们的图书”列出的则是中国早期的教育出版物《国文教科书》以及《东方》杂志、《中国学术》等等,看着变了色的封面就可以看出编辑出版的年代的确已经非常久远了。离现在最近的新书,也就数《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了。

 

    我理解策划这一广告的意图,可能是力求表现出110岁的商务印书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可以说,这个目的的确是达到了。但在如今出版社林立、书商哪儿哪儿都是、图书多如牛毛而读者开始成为网友的态势下,一个老牌的出版社该当如何,是不是应该成为110年社庆的最重要的话题?无论作者多么的优秀、无论员工多么的出众、无论图书多么的有价值,但过去的毕竟是过去了。历史就是历史,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现在,更不能说明将来。我特别想知道的是,现在商务印书馆还有有哪些和曾经的作者同样优秀的作者值得骄傲,现在有哪些在业内和社会上享有声誉的编辑大家值得自豪,现在出版了哪些具有影响力和穿透力的图书值得欣慰。我想这也是不少读者更为关心的吧。

 

    炫耀我们曾经辉煌的历史本不为过,但关键是我们不能只是躺在老祖宗的功劳薄上、捧着老祖宗留下的饭碗、咀嚼着老祖宗的饭。我们需要的是创造今天的辉煌。在某种意义上说,历史越辉煌,今天越拿不出什么东西来显摆,说明自己越退步、越落后。如果只是靠吃祖宗饭过活,子孙后代可就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了。

 

    此文是因这版广告引发的,但不是针对商务印书馆而言的。光指着吃老祖宗的饭了现象在当今十分普遍。动不动就是百年庆典,百年老校一把一把的,恨不得把陈芝麻烂谷子都翻出来,有联系、没联系的都往自己身上贴。争着当当名人之后也就罢了,一些历史上的罪人也抢个没完,争着做遗臭万年的“名人”故里、争着当“恶人”的徒子徒孙。估计这些人也知道个是非曲直,不过现在的一切的确没有值得炫耀的了,只好为了经济利益、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退而求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