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人挪活,树挪死。这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我熟悉的许多人调离了原有岗位之后,都有了很好的发展,比起耗在原单位强多了。至于树挪死的例子那更是比比皆是。但就是有人对这些经验之谈不当回事。据媒体报道,杭州就准备把千余株柿树(多为30-50年树龄,还有百年古树)挪到市区的主干道上。这不仅仅是劳民伤财之举,闹不好还会断送了这些树的性命。
毁棵树容易,栽棵树难。学过林的人都知道个适地适树的道理。一般而言,如果一棵树在一个地方已经健康生长了若干年,那就可以断定其是适合当地的各种条件的。而一旦移栽后,情况就很难说了。一是在挖树的过程中,难免会对树根(当然是多如牛毛的根)造成损伤;二是移栽后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休养,会影响树木本身的生长;三是移栽后的树木到底能不能活、活了之后能不能健康成长,都还是未知数,而且在目前的技术来看,不可能保证棵棵必活。也就是说,活是不能肯定的,但死却有很大概率。就连移栽的负责人都承认,成活率也就有75%。乖乖,照此推算,起码要有三四百棵树在移栽过程中夭折。特别是树龄越大的古树,移栽的成活率越低。
移栽树木还需要花大笔的银子。据报道,杭州的迁移费用根据师资树胸径大小确定,但平均每棵2000元。据说要移栽1600多棵,所需经费高达320多万元。花这么多钱,闹这么大动静,还难以保证完全成活,这不是瞎折腾又是什么?
移栽树木的过程还会影响原生地的环境。杭州移栽的这些柿树长在一个交蒋村新区里,多数是村民自行栽种,分布在塘前屋后,可以想象那是多么美丽的风景啊。可有人偏要把长得好好的柿树挪到城里去做什么景观树。就算是美化了城里的景观,原有的景观不也是破坏了吗?有关部门的理由是这些树长得没有系统性。这也不是个理由。谁给规定的树必须栽得横平竖直才算系统呢?把此地的树硬要移到彼处去,是典型的拆东墙补西墙的作法。
在城市绿化中,需要注意的原则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自然,不要用人的意志(特别是某些人的个人意志)来代替科学规律;其次是要经济,少花钱多半事,而不是拿着国家的工程款“今天栽了明天死、明天死了后天栽”。
当然,我们不是不分具体情况一律反对移栽。对于那些重点部位、有特殊需要的地方,少量移栽点儿树也并不是绝对不可以的,但一定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尽量保证其成活。实在保证不了,还是不移栽的好。可以这样说,没有哪个地方非要移栽哪棵树的。
对于杭州如此大规模的移栽柿树、其中还有百年以上的古树,我们真该大声说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