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季高考受冷落  呼唤多次高考统一录取

(2007-12-18 21:04:47)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教育杂谈

高考

改革

   今天媒体报道说,春季高考叫好不叫座。刚刚结束的上海“2008年春季高考”中,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创了新低,也成了今年全国坚持“春季高考”改革试点的唯一一批参与者。据说,内蒙古、安徽、北京等地已经停止探索“春季高考”。这一原本为缓解考生压力而设置的“春季高考”,为什么受到了如此冷落呢?
 
    据报道,今年是上海举行“春季高考”报考人数每况愈下的第9个年头,今年参加“春季高考”的考生比去年减少2303人,招生计划也从去年的2725名降至1568名,招生学校数量也越来越少。自2000年起,北京、上海、安徽、内蒙古等地先后推行“春季高考”,但其它三地早已放弃这一探索,上海成了扛着“春季高考”艰难跋涉的考区。
 
    一考定终身,弊端很多,考生和家长怨声载道。但春季高考提供的这次难得的机会却没有受到考生们的青睐,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的录取没有实现并轨,而且两者差别很大。
 
    春季招生的大学太少,特别是名校基本没有参与。由于报考人数较少且考生身份受限,重点院校甚至一般院校对春季招生积极性不高;春季入学的考生将“打乱”高校的课程设置、住宿安排等原有秩序,。因为招生数量少,春季考生入学后,面临专业选择有限等局限;春季高考学生春季入学,和秋季入学的学生不同步,对招生学校扩大教学资源、促进学分制改革,加强学生管理、提供就业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教学管理成本会随之增加。所以参与春季高考招生的学校越来越少。
 
    招考的大学少了,对考生的吸引力自然就小得多了。目前,参加春季高考的学生多为复读生,对自己名校无望的人才会退而求之。这也使得一些被录取者有一种被划入另册的感觉。影响了更多的后来人参加春季高考的积极性。
 
    一次高考毕竟会有一定的偶然性。特别是一些遭遇意外情况的学生更有可能造成终身遗憾。所以还是应该实行多次考试、一次录取的方式,让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加多次考试、或者选择时间考试,在统一的时间里,同时根据考生几次考试中最理想的分数录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轻考生及其家长的心理压力和学业负担,也有利于高校选拔真正优秀的考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