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根雕文化是不是反绿色的文化

(2007-11-04 10:33:01)
标签:

时事评论

绿色传播

环境

生态

根雕

文化

    在武夷山开个森林文化的研讨会。宾馆所在的小城最突出的特点是,宾馆多、卖茶叶的多,再有就是根雕店多。据说这里的宾馆多达200多个,有大、有小,有国家的、也有私人的。有的大陆人开的,也有香港人的。茶叶店里多数都打的是大红袍的招牌,对于一些不大喝茶的人来说似乎也没有太多的吸引力。相比较而言,这里的根雕店三步一个五步一个,很有些规模,格外引人注意。根雕作品小的可以把玩,大的比人还高。看着那一件件堪成艺术品的根雕作品,仿佛看到了一棵棵树。道理很简单,没有树哪儿来的根。而根做了根雕了,树肯定是不复存在了。也就是说,有多少件根雕,就差不多有多少棵树消失了。
 
    几乎所有的老板都声称自己的根雕是原生态的。如果不是还好,是的话那么对于树木本身肯定是一种伤害。如果树没有死就挖根,那就是图财害树。如果是死了才挖的根,也会对生长树的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总而言之,根雕文化以及市场的繁荣,是以牺牲树木或者环境为代价的。所以说,根雕文化是反绿色的文化。
 
    在接下来的两天考察里,我一再询问当地人对根雕作品的看法。其回答令人略感欣慰的是,活着的树是万万不能砍的,根雕作品的来源是枯死的树。令人依然担心的是,绝大多数根雕作品都是挺粗的树根雕刻而成的,想必树龄也不小了。我曾经写过一篇报道,古树死了是砍还是留,今年还得了全国关注森林好新闻的一等奖。我的观点是,除了那些对人或者周围的环境会产生影响的古树外,即便是死了也有必要保护起来。因为,古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除了文化价值外,还有审美等多重价值。
 
    根雕作品最大的危害,是挖了根后,会破坏土壤的原有结构。树越大,挖根所需要的坑就越大越深,挖的过程中对土壤就造成了一定破坏。挖完之后,如果再不进行必要的处理,就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所以,能不挖的根,还是不挖为好。
 
    有人或许说,这样根雕文化不就不复存在了吗?这的确是个矛盾。我本人对根雕作品本人一点儿偏见都没有,而且还十分佩服能工巧匠们依根而雕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有的真能称得上是鬼斧神工。更何况,根雕发展的好,还会成为地方产业的支柱、成为生产者、经营者的摇钱树。我不是那种超越现实的自然保护者,不主张把人的脖子勒着不吃不喝而把环境保护起来。所以,我认为根雕文化绝对的不发展恐怕不行,但这种发展不能过度、更不能无序。
 
    有些野生动物稀缺,还可以通过人工繁殖等手段来满足人的需求。有的珍稀植物濒危,也可以尝试采取一些快速繁殖的方法增加其数量。但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树根恐怕还是没有办法靠无土栽培来培养的,还是需要在土里扎根的。根雕所用的根,不是一年两年、三年四年能长好的。因此基本可以判断,除了那些被自然之力拔地而起的树根之外,只要是人为的挖根,都必然会对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这就是根雕的发展不能没有限制的最基本的理由。
   
    首先,对于树根的保护,也应该借助法律的力量。随意挖根的人和乱滥伐树木的人应该受到同样的处理。其次,应该划定禁止挖根的区域。对于那些重要的区域、对于那些生态十分脆弱的地方,挖根要明令禁止。一旦发现,严加处理;再次,挖根前应该向有关部门申请,对由此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加以论证和评估。力戒先斩后奏,别搞马后炮;最后,对挖根应该有明确的要求。最好使挖根者专业化、常规化。组建专门队伍挖根,进行必要的培训,尽量将对土壤的损失减低到最小。还需要强调的是,挖根的同时要承担造林的任务以弥补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或者交纳一定的生态补偿金,或者参加相应的义务植树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