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女、快男频出的时代,大学生里有多少人在做着明星梦?在电脑、网游盛行的时代,大学校园里还有多少人挚爱歌唱?在繁重的学业下,那些校园歌手们如何保持和发展自己的这个爱好?我把4位校园歌手请到了新闻采访课上,和同学们一起,听他们讲述自己着歌声翅膀的大学生活。
对于他来说,唱歌帮他找回了自信。
从小他就不敢唱歌。只要一张嘴,公鸭嗓子、跑调大王之类的话就扑面而来。这种讥讽几乎成了他的一块心病。大学合唱团招新的广告说:这里可以教不会唱歌的你唱歌。于是,自己也认为不会唱歌的他报了名。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原本是可以唱歌的。在团长的鼓励下,还是新生的他参加了校园歌手大赛,一举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如今在这所1.5万人的大学里,他已经小有名气。前不久,他还在校庆晚会上演唱了沙宝亮的歌曲。他说,他不准备在参加类似的赛事了。因为太耽误工夫了。他只需要证明自己能唱歌就足够了。当然,他还是非常喜欢合唱。他说,自己在唱着,却在大家的声音里找不到自己的那种感觉,太令人陶醉了。尽管校合唱团在众多社团里不被重视,实惠也不多,他还是离不开这个帮他找回了自信的团体。
对于她俩来说,唱歌就是一种爱好。
这两个女生从幼儿园起就在一个班。后来又一起读了中学,再后来又一起跨入了同一所大学。一个学城市规划,一个学艺术设计。多年的默契也表现在她们对唱歌的喜好上。于是,她们这对组合在校园十大歌手大赛中获季军。家长对她俩唱歌的态度截然相反。一人的家长设立了大赛基金,据说金额为4位数。另一个人的家长却不赞成孩子唱歌。她们自己其实挺清楚的。比自己长的漂亮的女孩有的是,比自己嗓子好的女孩多得很,她们才不会为那些虚无缥缈的歌星梦而浪费自己的青春呢。对于她们而言,唱歌就是个爱好。尽管为了这个爱好,她们也吃了不少苦。为了准备参赛,白天忙着找录音带、走台。夜深了,她们还在走廊里借着昏暗的灯光,赶着画没有完成的图。
对于他来说,唱歌是一项不是事业的事业。
唱民歌的父亲,是他崇拜的偶像。他自己酷爱唱歌。与那俩女生不同的是,他不会拒绝成为歌星的机会。他说,他一直等待机会,只不过,他不会主动去追求罢了。他的嗓音很特别,如果走在路上突然喊一嗓子,不会有人猜到是他唱的。他会到空旷的地方去唱两嗓子,有时会趁宿舍没人的时候吼几声。他不会俄语,但为了演唱俄罗斯的流行歌曲,他通过注音,将其唱得惟妙惟肖。他从小就长发披肩。老师把他父亲叫到学校本想说说他的头发的事儿,一看父亲的头发更长,二话没说就送客了。他的穿衣打扮都有点儿像唱摇滚的,但他的最爱却是民歌。
过去、现在和将来,歌声都是许多大学生们度过大学生涯的一个形影不离的伙伴。校园歌手层出不穷。他们中有的成了专业歌手,比如老狼,比如雪村。但他们中的更多的人,只是把唱歌作为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唱歌对于他们来说,尽管不成为专业,也将是他们终身的事业。他们会一直唱下去。
我羡慕他们。因为,有歌声的生活,是最美好的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