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地说,这是二上黄山。只是时隔较久,印象已不深刻。之所以用“一品黄山”不是为了给借黄山之名的产品做广告,而是那个广告的确流传很广。这也说明了传播的作用日益显著。这个广告,从创意和表现手法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可惜的是,一说起这个广告人们都会想起香烟......
黄山如雷灌耳,但屯溪就少有人知了。过去到黄山,买机票、坐火车都买到屯溪,自有诸多不便。如今,云南的思茅改成了普洱市,山东的泰安站改成了泰山站,安徽的屯溪也改为黄山市。风借火势,火借风威,黄山市果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漫步街头,安静整洁,人闲气定,汽车也很礼让。满城建筑最大的特点都是白色,但楼房的样式几乎没有多少徽式民居的影子,整座城市也就少了些特色。加上行道树和许多地方大同小异,手里的数码相机几乎派不上用场。
人到黄山,多数都是冲着山去的。如今,几条高速公路开通,从合肥、杭州、上海等地前往都很便利,但远一点儿的省份、城市就麻烦大了。从北京到黄山,每天只有一个航班,飞机不大,坐不了多少人。买不上票的话,就只好从上海、广州等地中转,航班也很少。坐火车的话,时间很长,上午11时多上车,第二天早晨才到。或者先到合肥或者杭州换乘汽车,也不是很方便。要想招得游人来,首先交通要方便。交通的不便,可能会成为黄山旅游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
尽管如此,黄山景区的人还是人满为患。特别是那些导游们带着必看的景点,如果想拍张只有自己形象加美丽黄山的照片,那是难上加难。据说,这已经比黄金周好多了呢。黄山的主要景区天都峰、莲花峰和光明顶,实行了“轮休”。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去,都不可能看全了,总有一个主峰是在休养。这一做法对于防止游人的过度损害挺有好处,应该推广。对于景区来说节约了人力物力,收入一点儿不少。这还给游客回头埋下了伏笔。留下点儿遗憾给游人,只能等下次来弥补了。只是游客的看得景点少了,门票也应该降一点儿。
和其它一些自然风景区相比,相对于黄山的山、林来说,黄山的门票不算太贵。每人200元,不出大门的话,就不再收票。山上又一个劲儿地盖度假村、山庄。对于那些住得起山上宾馆的人来说,门票钱就太不起眼了。如果去九寨沟,谁也别想在风景区里住。当前出来之后第二天再进,还要再掏腰包。两者各有利弊,这后面还会详说。
黄山四绝之一是奇松。没有森林的庇护和衬托,黄山也就缺少了魅力和美丽。黄山的许多著名景点都是直接和松连着一起的。比如迎客松、梦笔生花等等。海拔800米以上生长的油松,被称为黄山松。山上的松树都长在石缝里,生长十分缓慢,所以也就显得更加珍贵。松树的树冠都很平,至于什么原因无从得知。梦笔生花是著名景点之一,那个“笔”就是一棵松树。前些年,树枯死了,管理人员弄了棵塑料仿生的竖在了山上,成了千古笑话。黄山知错就改,现在重新移植了一棵,目前已经成活。据说著名的迎客松曾危在旦夕,抢救也花了不少银子。给人看病的大夫不少,但能给树看病的人却不多。人类医学十分发达,但树木医学却还没怎么起步。原来林业院校还有个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如今也已被森林旅游与游憩所替代。真不知道以后这些珍贵的古树名米的健康由谁来保障。
“一品黄山”的广告,不好恭维。树多了,林子大了,防火的任务也就艰巨了。黄山的森林防火备受重视。身边的导游一直在提醒大家不要在禁烟区吸烟。这既是导游们尽职的表现,也是督察力度大的结果。据说,游客吸烟会影响到导游。一旦发现,不但游客要处以罚款,而且导游也会受连累扣分。每走一段路就有一个值勤的消防管理人员。我问是否真的有游人被罚。回答是主要任务是提醒,游客也都很配合,基本没有发生过罚款的现象。在导游带领下,人们站在一个观景台。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导游说,这里就是拍摄“一品黄山,天高云淡”广告的地方。不提这茬儿还好,此话一出,那些烟民们好不容易压下去的烟瘾,一下子就逗起来了。你看让这个广告闹的。吸烟有害健康的道理人人都懂,香烟广告也是明令禁止的。但就是有人会钻空子,审查也不严格。为了眼前的一点儿利益,而不顾社会的影响,的确不大妥当。所以说,这个广告不是好广告。
黄山导游词的文化品位不高。黄山的导游还算是敬业的,认真、热情、友善。就是有些导游词听起来不是那么对劲儿。在介绍黑虎松时,不少导游都说,女游客最好不要和它照像,否则就成了母老虎了。属虎的也别照,一山不能藏二虎。属羊的更不行,那就是羊入虎口了。一个导游冲着前面的游客嚷,别走那条路,那是一条绝路。事实上,那条路只是不通而已,许多人已经站在那里远眺风景了。攀登鳌鱼峰的时候,导游告诉游客供选择的有两条路,一条是桃花道,一条是升官发财路。有一块石头,导游说坐坐的话,有病治病、无病健身,有痔疮的一坐就好。这不是明摆着瞎掰吗。导游是旅游的向导,也是旅游文化的传播者,其每句话都直接决定着游客的收获,增加导游词中的文化品位,是黄山和其它风景区当务之急的任务之一。
黄山有许多建筑破坏自然景观。远远地看到一个工地,正在拆房子。原以为是因为破了景要拆掉呢,一问才知是要新建一个五星级宾馆。这个宾馆的位置在鳌鱼峰上北眺的主要景区里,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十分明显。黄山有不少建筑,许多建的还算隐蔽。但十分扎眼的是,高高的光明顶上建了个气象台。导游自豪地说,这是华南地区最高的气象台。遗憾的是,圆圆的球状物特别显醒。每日黄山的日出指数、日落指数以及云海指数的预报虽然重要,但自然的风景更为重要,尤其黄山还是世界自然遗产呢!气象台建在这里自有人家的道理,但来黄山的人可不是看气象台来的。退一步讲,即便是气象台事关重大,已经拆不了了,但那个已经拆掉的山庄总可以不再建了吧。从黄山脚下乘车上山也就是半个多小时,对于游客而言也还算方便。即便是有的游客一定要住在山上,也可以选择那些隐蔽点的地方建宾馆吧。没有看到这个山庄的图纸,但愿别盖得太高。
反季节游黄山的路还有多远?中国人多,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错开旺季旅游是明智的选择。据说,黄山的四季都非常美丽。但习惯上,人们都是在天气适宜的时候上黄山。据管理人员介绍,冬天有人专门清扫山路,上山的汽车也十分安全,而且雪中黄山十分壮观。淡季的门票价格也会打到6折。我想,如果真的想引导游人反季节上山,风景区还需要加大推广力度,同时还要用更优质的服务来吸引人。
黄山旅游服务有所改观,但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一上黄山后,我写了“别给黄山旅游添堵”一文,给登黄山的诸多不便提了意见。现在服务质量改进了许多。山上的轿夫和规矩,不站在路边拉你。厕所也很干净。清洁员一直在忙碌着,一个小小的纸团也会会及时清理。但问题也还有。比如,山上的指示牌不够多,游人在一些路口不知何去何从。一些地方的介绍较为简单,一些有关地质变化的牌子内容过于枯燥、专业,几乎无人关注。缺少必要的、简易的宣传品。最令人遗憾的是,天气还早,导游就一个劲儿地催促人们下山。缆车和多年前一样,依然是下午4四点多就停运了。下山要排一个多小时的队。而不远处的新索道却没有多少人坐。两个地方的价格都是一样的,之所以苦乐不匀,只是管理不当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