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国人对待孩子算得上够重视的了。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似乎反应并不灵敏,甚至还有些掉以轻心。比如,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棒棒的?但对其食用大量不健康食品却听之任之。
据报道,韩国在上月中小学开学之际做出决定,中小学校园内禁售可乐饮料、方便面和油炸食品。这一消息并没有引起中国千万家长的注意。
这几年对这些非健康食品说不已经渐成潮流。3年前,法国议会就通过议案,禁止学校中销售可乐、巧克力甜点和高脂肪高盐分零食。2年前,美国饮料协会宣布限制可乐产品在中小学中的销售,还有的州禁止向中小学生出售碳酸饮料和高热量高脂肪零食。英国规定,晚9时以前的电视节目中不得播放任何低营养价值食品的广告。前不久,瑞典要求停止用玩具作为诱饵吸引孩子吃洋快餐。就连台湾地区也在2005年开始,全面禁止在小学和初中销售甜饮料和三高零食点心。
怎么看怎么觉得,上述国家和地区反对孩子们食用的食物和饮用的饮料,正是许许多多中国孩子所热衷的东西。对于这些侵袭着宝贝孩子们身体健康食品和饮料,我们的多数家长并没有当回儿事,一些学校更是没有把这些放在心里,还怕小卖店里的生意不火呢。有关教育部门也没有出台相关的规定。
难道我们的孩子是神人,吃了这些食品、喝了这些饮料不发胖?否!专家提供的数据是,北京市儿童肥胖率达到了12%以上。青少年三高患者也不稀罕。但与此同时,这些非健康食品却成了许多孩子过量食用和饮用的首选。
重视非健康食品和饮料的危害是当务之急。专家告诉我们,一个会不会患上慢性疾病,和小时候的饮食方式有极大的关系。研究证明,幼年和童年时期的饮食,对任一个人的体质、甚至基因表达,都有及其重要的影响。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孩子和孩子的健康,我们都不得不给非健康的食品和饮料亮黄牌。
对于这类食品和饮料的广告、宣传应该有所限制。吸烟有害健康,但卷烟厂都没有关闭。同样,也别指望把生产这类食品和饮料的厂家全都关了。但应该像限制香烟广告那样,限制对这类非健康的食品和饮料的广告和推介,尤其是那些针对孩子们的宣传更应该禁止。作为厂家,用点儿小玩具逗引孩子买这类产品显得太不地道了点儿。
家长应该负起切实监督和限制的责任。尤其是对一些低幼儿,家长还是有一定的掌控能力的。要教育孩子、引导孩子食用绿色食品和健康的饮料,并在实践中有必要的限制措施,帮助孩子们认识到这类食品和饮料的危害,自觉地远离它们。那种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想吃什么喝什么就给买什么的家长,实际上是害了自己的孩子。既要讲究方式方法,又该坚持原则。
学校在这方面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家长的事儿,也是学校的事儿。学校不能只管学习,对这一问题袖手旁观。作为学校,恐怕限制不了孩子们回家吃、喝这类东西,但起码可以做到不在校园里的小卖部里卖这些东西。还可以在有关课程里加入有关内容,向学生普及健康的饮食方式。和家长联手,一起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