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年过节不送礼呀,送礼也别送老师

(2007-10-03 08:58:38)
标签:

教育杂谈

社会

广告

老师

送礼

学生

家长

    看了两眼电视,就看出点儿毛病来了。一个不知谁家的幼稚孩子,嫩声嫩气地在里面喊着:X X X X(一种产品的名称),送爷爷,送奶奶,送爸爸,送妈妈......。总而言之是可劲儿地送,逮住谁送谁。最不像话的是,喊到最后竟来了个“送老师”!天那,这可是在大众传播媒介上啊,说这话的可是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啊!这不整个儿一个“送礼,从娃娃抓起吗”?
 
    送礼,是中国人习俗中的一个。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一律反对。亲人之间,好友之间,甚至不大熟悉的人之间,送点儿礼品有利于表达情感、增进情谊,不该一概反对。但这种送,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情感的表达,而不能掺杂过多的势利和世俗。如果到了不送礼办不成事儿的地步,那就把礼变了味。如果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送了重礼,说不定还会犯了行贿罪呢。
 
    因送礼送出毛病来的,不少。直接送人民币买官的,如果现在还没揪出来呢,总有一天也会露出马脚的。一些送瞎了的,送了也白送的,也不在少数。这些人多是普通百姓,多数是有求于人,办点儿事儿不容易。勒紧裤腰带省出来点儿钱,买了东西颤颤巍巍地给人进贡,人家还不一定看得上呢。有的丧了良心,别人送什么都一律笑纳,就是不给人办人事。
 
    广告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反映。生活中有什么,广告就会想方设法表现什么。直接提送礼的广告词,是一个知名度极高、但美誉度极差的X X X的广告。连播几年经久不衰,搞得人从反感到麻木,从麻木到被动的接受。这不,就连我这篇博客的标题还套用了人家的专利呢。但明目张胆地在广告里说买了商品“送老师”的,似乎除了这个四字产品的广告外,还没有听说过别的。
 
    不过,这已经足够我担心的了。毫不夸张地说,送礼,从娃娃抓起,已经落实在了一些人的行动上了,甚至成了这个社会的一大病症。有个朋友的孩子带着药到了幼儿园,保育员不管喂。第二天家长送了点儿礼,保育员才算来了点儿人道主义的关怀;另一个朋友的孩子刚成了一年级的小豆包就寄宿了,家长担心孩子难以自理,就给老师们分别送了购物卡。至于过年送个挂历,过节送盒月饼,早就不时兴了。你土去吧!人家才不要呢。值不了几个钱不说,还挺扎眼的,闹得满世界都知道了。
 
    家长给老师送礼已经不是太正常的现象了,有的家长在做这些事情时也不避讳孩子。现在的孩子多精明啊。有的孩子回家后,就可以告诉家长老师对哪个小朋友好,人家的家长送了些啥等等。有的孩子因为家长不愿意送礼,还会哭着闹着不去幼儿园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送礼的技巧越来越娴熟。到了大学阶段,有的学生还会送出许多花花招来。
 
    小孩子懂得送礼,不是无师自通。一是耳濡目染,二是言传身教。这广告词这么明目张胆地这样煽乎,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家长为送什么发愁的时候,电视会提醒,送X X X X!这不是把给老师送礼当成了光明正大的事儿吗?连孩子都不放过,未免太残忍了吧。这样的广告,不知道经没经过把关人的审查,审查的时候,把关人又在干什么?
 
    当然,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也总会有一天进入社会,提前懂一点人情世故不是说不行。但年幼的他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都有限,过早沾上了这种习气没有什么好处。
 
    喜欢收礼的老师,毕竟是少数。不少老师挺反感一些学生过份的圆滑世故。许多老师在拒绝礼物时,也花了不少心思。正直的老师心里明镜似的,不会因为哪个学生送了礼就会高看一眼。闹得不好,老师还会对这样的学生有坏的印象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