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迎新乱七八糟,大学管理也好不到哪儿去

(2007-09-01 09:32:19)
标签:

教育杂谈

教育

大学

新生

家长

管理

科学

公共关系

    考大学过后,轮到考“大学”了。 
 
    这几天,是各大学新生陆续报道的日子。在一些校园里可以看到许多迎新的热闹场面,新生们、家长们对各校的迎新工作也褒贬不一。
 
    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潮水一般向大学校园涌去,对他们青睐或者不感冒的大学的管理水平,进行第一次检验。尽管这次检验不全面、不系统、不深入,但其意义不亚于教育部门组织的这样那样的评估。
 
    目前,一些大学的迎新中存在着三过的问题。一是过于繁琐。二是过于集中。三是过于冷漠。先说“过于繁琐”。新生们大老远来了,首先应该安顿下来,让他有饭吃、有水喝、有地儿住。最多是把随身携带的学费交了。其它的手续,能精简的精简,能省略的省略。少来那么多没用的形式化的东西;接着说“过于集中”。一些报到手续可以分解到班级、院系,不一定都让大家去在一个地方排队。报到的战线也可以拉得长一些,至体检了、借书证之类等都可以逐步来做。有的学生行李还没放下呢,就又领到了十几本新书。这不是添乱吗;再说“过于冷漠”。对于一些新生的提问,显得缺少耐心。特别是对家长更是不耐烦,没把他们当成客人而当成了负担。
 
    大学新生们对学校的第一印象,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今后学习的态度,对学校的感情,而且这种评价还不易改变。这就是所谓的刻板印象吧。更重要的是,那些伴随而来的比新生还多的新生家长们,他们既可以成为大学良好形象的义务传播者,也可能成为诋毁这所学校形象的兼职发言人。他们将从学校回到祖国的四面八方,也会把对大学的印象、评价带到祖国各地。他们可能会有机会再次来到学校体验管理水平的改进与提升,但也有可能永远不再踏进校门。如果真是这样,他们在大学校园里的好的和坏的体验,将会成为他们永远的记忆。大学管理工作的过失,将再也没有机会弥补。
 
    有人或许会说,看一所大学好不好重要的是看师资、看教学、看科研、看学术水平,迎新只是学校工作中一个小小不言的环节。但中国有句老话,一滴水也能看到太阳的光芒。以小见大,是许多人的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学校的许多实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每个人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一切,却可以作为事实来胜于雄辩的。
 
    对于大学来说,迎新,不仅仅是把学生接到校园里,也不仅仅是给其安排宿舍、发放饭卡,更不是让学校繁琐的报到程序给那些风尘仆仆的新生们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从许多意义上来说,迎接新生都是展示大学风采的有利时机,都是面向社会提升大学形象的大好机遇,都是大学开展社会公关的一个契机。应该把迎新从赶集似的繁杂中解脱出来,放在和新生、家长沟通情感、加强联谊上。
 
    改进迎新,需要强调两点。一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二是科学、高效。
 
    现在的学生不能说是“上帝”,将其说成是教育的“消费者”也不一定合适,但一方面他们支付了一定的教育费用,理应得到应有的服务;另一方面,学生是大学教育的中心。没有了他们,大学的一切都失去了应有之意。迎新不能只考虑学校的方便,而要从方便新生的角度来设计。比如,卧具可以提前放置在宿舍里,而不是让新生自己去取。一些表格可以送到宿舍里填,而不是让学生排长队。
 
    一些学校对迎新很重视,也下了一定工夫,但效果不好。主要问题是缺少科学的方法和效率低下。缴纳学费可以打进卡里,提前把宿舍安排等挂到网上,把有关注意事项通报学生。向管理要效益,在迎新的许多方面都大有文章可做。
 
    不敢说一所大学的迎新工作很得人心,就等于把大学办好了。但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刚一开始就给学生留下了糟糕的印象、就把家长得罪了,这所大学的管理也好不到哪里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