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柳絮飘京城,几多欢喜几多愁。没成想,恼人的花絮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国槐落花又成了令人头疼之事。尤其是今年,北京街头的国槐花落得格外多,树下的汽车、路过的行人都难逃其扰,路面上更是厚厚的一层落花,把环卫工人忙得够戗。于是抱怨之声渐起,还有人和春天漂浮不散的花絮挂起钩来。
据说,北京目前有50多万株槐树。特别是马路两侧的国槐树龄均在15年左右,正值青壮年时期。所以国槐生长势头旺盛,开花多、落花也多。除了对人之外的一些影响之外,开花多对国槐自身也有影响。比如抑制树木长枝长叶,花谢之后结的槐豆会为槐小卷蛾害虫提供越冬场所。有专家建议多为国槐施些氮肥,同时可有地组织清除槐豆。
对于如何科学对待国槐多花,是园林工人之事。但如何看待自然界带来的对人的一些影响,就是社会的事了。对待自然万物,人们还是应该更宽容些。世界上的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关键是看其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而且还有一个怎么看待弊的问题。换个角度看,说不定就不是弊、或者弊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了呢。
就拿杨花柳絮槐树花儿来说吧,这本来就是植物生长的正常现象,也算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即便飘得哪儿哪儿都是,也是有时有晌儿的,过了那几天,不就没事儿了吗?单单是为了减少花、絮就令其变性,说起来还是挺残忍的,或许还会破坏生态平衡。该扬花时就让其扬,该飘絮时就让其飘,不能什么都按照人的意图去做,否则还叫什么大自然啊!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首先要尊重。尊重做不到,起码要宽容。要学会适应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叶子落了,不一定要急着去扫,更不该用火烧之。长出了杂草,也不一定要拔,原生态的景观也是一种美。弯弯曲曲的河道,没有必要捅直;长满植物的河堤,也不需要用抹上水泥。
长期以来,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都是“以人为本”,都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都是让自然服从于人的意识,都是根据人的好恶来对自然进行改造、规划、建设。至于如何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则是考虑不多、或考虑不够之事。人是自然之子,只能在自然的怀抱里成长,而不能一味地不顾自然规律地改造自然。
对于自然,人还是应该宽容些。在享受自然给人带来的益处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微笑地面对某些困扰。湿地多了,蚊虫或许会多点儿。树多蝉鸣,或许会打扰我们的午睡。就像人无完人一样,自然界的万物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尽人意之处。我们所能作为的,一是在遵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二是像对待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一样,多看看自然的优点,微笑着面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
注:此文刊登在中国绿色时报7月30日第二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