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招生硝烟散去,大学你当如何?(铁铮看高考38)

(2007-07-26 08:50:03)
标签:

教育

高考

港大

大学

招生

学生

家长

    高校生源竞争大战硝烟渐散各校的招办主任们都在忙着清点战场。有的名校一个劲儿地在社会媒体上宣传着自己的战绩。或为招进了几个状元而窃喜,或因遭遇小年而郁闷。但不管如何,2007年的招生都算过去了。现在各大学校长们面临的问题是,你把千千万万个考生招进大学校门之后,如何培养那些自愿报你的、不情愿报你的、不得已报你的考生们!
 
    如今的招生宣传如火如荼,这也是各校争夺生源的需要。这些宣传有的是符合实际的,但也有夸大其词的。有的学校为了多招几个高分考生,也许了不少愿。现在,到了检验各校宣传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兑现自己承诺的时候了
 
    每所大学都该想想:拿什么奉献给你,我亲爱的学生?经历过高考、有幸走过独木桥的人,谁不怀有伟大的理想?谁不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给予厚望?谁不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就读的大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能片面地说学生的未来都由所在的大学来决定,但大学办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水平的优劣、校园风气的好坏,都将直接地影响着、塑造着每一位学生。学生是招办招进来的,但培养却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要认真检查检查,自己的教学计划究竟符合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要全面考核考核,自己的师资水平究竟能不能满足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要反复思考思考,自己的校园文化究竟能不能造就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院士、教授再多,不给学生上课、不参与学生培养也没用;师资再强,把心都扑在自己的自留地、社会兼职上也不成;设备再好,学生们看不见、摸不着、用不上也白搭。
 
    每所大学都该想想:几年之后,我的学生能否无悔当初的选择?一个人可以有多种选择,但在我国现有的高考制度下,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只能是众多大学中的一所。想法设法让状元们放弃了港校的内地名校们,是否该想一想,如何让学生们在你的怀抱里,享有真正胜过港校的高水平教育?而那些港校们是不是也该想想,怎么真正发挥自己的国际化教育背景的优势,针对内地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用行动来洗刷人们对你“不是靠实力而是靠高额奖学金吸引学生”的误解。清华该想想如何让放弃燕园进了清华园的学生们四年之后不会后悔,北大也该想想用什么样的营养回馈坚定地选择了未名湖而与香江失之交臂的考生。说到底,出水才看两腿泥。过若干年后,谁都会明白这样的道理:上哪所大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从这所大学校门走出之后,学到了些什么,具备了些什么,拥有了些什么。这些才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资本和事业之基、成长之根。
 
    每所大学都该想想:如何让学生真正以你为荣。让那些自愿选择了你的学生更加热爱你,让那些不情愿选择你的学生开始喜欢你,让那些不得已选择了你的学生慨叹当初亏了被你录取。做到这些,仅仅靠印刷精美的招生简章是远远不够的,仅仅是靠借助媒体的炒作是远远不够的,仅仅是靠招生宣传时的忽悠是远远不够的。
 
    每所大学都该想想:有多少双眼睛再看着自己。你可以唬得了今年的学生,但很难说还能唬得了明年、后年的学生;你唬得了一些学生,很难说还能唬得了更多的学生。说到底,大学的实力不是靠招生时吹出来的,而且在几年的人才培养中体现出来的;大学的竞争力不是靠招生宣传中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形成的,而是靠苦练内功、从一点一滴的细节里累积起来的。
 
    若干年后,你的学生无悔当年的选择,社会认可你培养出的学生,这才是真本事!这才是好大学!
 
    注:此文刊登在2007年8月1日北京日报《铁铮的专栏》、7月28日《北京考试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