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为贵。按说人也该以少为贵才是。但大家都知道男幼儿教师少,但男阿叔并不怎么受欢迎。这不,5月27日北京青年报刊登报道说,男幼师今年停止招生了!
不少人都认为如今的男孩子不够男子汉、不够阳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体育锻炼少,户外活动少,经受磨难少,自己拿主意少等等。再比如缺少父爱,隔代溺爱等等。也有人认为幼儿园、小学、中学男教师少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没有专门做过研究,不敢妄断女老师就教不出真正的男子汉。但从男女教师性格、特点、长处互补的角度看,还是赞成不要把幼儿园、小学搞成女儿国。
越低龄的孩子,接触的女性教师越多。这在中国是个普遍现象。不知道其它国家是否也是如此。但我在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看到带着中小学生在外游玩的老师中都有男老师。我们的幼儿园、小学、甚至中学的男老师少,不少幼儿园除了看门的老头,很少看得见小伙子。孩子整天接触的多是女老师。这种现象的存在可能和我们对低幼教育的认识偏差有直接关系。
对幼儿、小学生等低龄儿童的教育,我是指教育,显然不仅仅是照料、照看、照顾所能包含的。这个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最关键的阶段。全面的教育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同性别的老师,总会因性别带来一些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理念上的特点。一般而言,女教师细致,男教师粗犷;女教师温柔,男教师果敢;女教师文静,男教师直率。当然这种概括虽然不怎么准确,但教师的性别特征的确还是较为明显的。很难说,到底是哪种性格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但是不是可以肯定,两种性别构成的教师一起教育、影响孩子,其效果比单一性别的要好?另外,从校园安全的角度看,配备一定数量的男教师也是有利的。
我们常说,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这话不假。但反过来说,女同志能办到的事情,男同志同样也办的到。过去飞机上都是空姐,现在空哥已不新鲜;过去话务员多为姑娘,现在查号台、咨询台小伙子也不少。从这种意义上看,男老师做幼教工作不应该有什么障碍。
当然,我们应该承认男女的差别。之所以,男教师很难走进幼儿园、小学大门,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承认这种差别,在分工上没有顾及男女教师的特点。一些人反对男阿叔的理由是,没有阿姨细心。但如果根据男阿叔的特点,分配其带领孩子主要承担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创新课程等不是挺好吗?起码可以男女教师按一定的比例搭配起来,共同教育、管理孩子。
总而言之,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幼儿教师的全女性化显然是值得担忧的。我更担忧的是,即便男幼师不停止招生,会有多少男生报考?这些男生中又有多少阳刚的男子汉?在许多人的脑海深处,就是认为管孩子的事儿就是女人干的。但看看周围,能有几个男人不带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能带、能教,为什么不能带别人的孩子呢?
男幼师停招不是个好信号。但要真正招到和培养出优秀的男幼儿教师、男护工,要期待于人们观念的更新,也需要相应的政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