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北京石景山区的小学生到校时间后推了半小时,在社会引起了反响。早些时候,北京晚报特意发起了中小学生朝九晚五的讨论,引起了社会上的议论纷纷,各说各的理。有关部门已经表态:近期上学时间难以变化。我对中小学生上学时间早晚的问题却另有看法,容我和诸位聊聊。
早上学也好,晚上学也好,都有道理,也各有弊端。上学时间太早,孩子们睡不够觉。但上学时间不比家长上班时间提前或者与之同步,一些低龄的学生上学的困难就会更大。所以,无论是几点上学,都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而我想到的却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中小学生到校时间,有无必要卡那么死?据我所知,绝大多数学校对到校时间毫不含糊,只要是打了上课铃后才到校的一律以迟到论处。惩罚不惩罚另说,罚得轻些重些也不说,搞得听话的学生神经兮兮的,恐怕看老师的脸子和值日学生的训斥。有的不但自己评优受到影响,而且还会拖累全班。你说,这罪过大了不是?
北京这么大,道路那么堵,上学路上出点儿这样那样的情况也难以预料。即便是按平日时间出了家门,也未必一定准时赶到学校。比如,骑车的学生半路上掉了链子。比如,赶突然起了大风,学生逆风而行慢了半拍。晚上睡觉时天还好好的,第二天一醒来才发现,天下起雨来了。骑车临时改为乘车,这到校的时间可真的就没谱了。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学校对学生加强管理是必要的,统一上课时间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不是也应该区别情况对待那些迟到的学生呢?对于那些晚了几分钟的学生有无必要上纲上线呢?
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比如,有的学校规定,学生生病必须有假条。但孩子的事儿有时真的很难说。半夜里发起烧来了,吃了退烧药好些了,按说在家休息一天缓缓劲儿也不为过。怎么还把孩子弄到医院开假条?有的孩子不大舒服,但还是可以到校听课,家长说就别上体育课了,老师却说不成:要么就别到校,到校了就必须参加全部活动。虽然没有把孩子当成改造对象,但缺乏灵活性是管理上的一大弊端。
其实,孩子有病没病挺好判断的。孩子迟到的原因,也很容易核实。另外对绝大多数孩子还是要有起码的信任。中小学对学生的管理可以有点儿弹性,更加人性化些。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一个家长告诉我,他在孩子的书包里始终装着一张条子,上面写着:今天因家长的原因,到校晚了。请老师原谅。其目的,就是担心孩子在上学的路上着急忙慌的赶路。如果老师管理上再改进点儿,这样的条子就不用写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