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北京的许多高考生家长们没有消停。许多学校都在各自学校办了高招咨询会或校园开放日,家长们只得像赶场似的跑了这边跑那边,既耗时又费力。校方也叫苦不迭。哪个学校的咨询会都不想空缺,只得兵分几路,派出好几队人马,宣传板等也得重复多做几套。
周六,首经贸、北建工、北化大同时摆开了场子;周日,北林大、二外等也拉开了大幕。两校一个在北京的西北、一个在东南,大调角,少说也有个三四十公里。就像北京这样堵车,想把两校都跑一趟就是自驾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说实话,家有考生就够闹心的了。但谁又敢怠慢高招咨询会呢?不少家长虽然查了不少各校的资料,对近几年的提档线、最低分等倒背如流,但为了讨个踏实,哪个咨询会也不敢漏掉。再说,在高考志愿没有最后确定之前,多数家长都希望能多了解些情况、多看几所学校比较。
对于高校来说,在拼抢生源上都卯足了劲儿。十八般武艺一起上,更不愿意错过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学校、扩大影响了。所以,每所高校的咨询会上都会有许多学校前往摆摊设点,发起攻势。
据有关招生人员介绍,在2003年前,北京每年五一前后都会在地坛公园举办全市统一的高招咨询会,北京所有高校及一些省市的百多所高校悉数到场,考生家长跑一趟就能基本见到自己感兴趣的学校。而现在却只能由部分高校自发联办一些咨询会了。
现在取而代之的是电台广播咨询。带来的问题有:一是广播目前不是大众都能够接受的传播形式。二是广播的时间家长们不一定合适。三是面对面的咨询总比听广播效果来得要好些。即便广播有广播的优势,也不能完全替代咨询会。
当然,如果真的是名副其实的校园开放日另当别论。家长们基本选定了报考目标学校后,实地考察一番有个感性认识也是有必要的。
今年集中办咨询会的可能性恐怕不大了。只得劝劝家长们,咨询会也不是参加的越多越好。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选择一定数量的学校进行咨询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场场必到,也没有必要哪个学校都问问。否则不但自个儿太累,而且信息过于饱和了反而会影响自己的分析和决断。那些高二、高一的家长们也没有必要过早进入角色,每年的情况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过早参加咨询会有可能使自己的情绪提前紧张,不一定有多大好处。
如果真的从考生出发,从考生家长出发,能够改一改、变一变的事情,除了集中举办高考咨询之外,还有许多许多。在此留个思考题,先请有关部门、有关人员思考思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