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心理问题到底是不是个问题?

(2007-04-01 07:47:34)
    媒体给我们的印象,似乎大学生心理问题十分严重。大学生、研究生自杀的、割腕的、极端行为的,常常见诸媒体,使人很为这些天之骄子们担忧。但今天一位大学校医院负责人却告诉我们,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远没有媒体报道的那么邪乎。
 
    据专家介绍,那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出现。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人以女性、老人和大学生为主。年龄14-35岁之间的占到了大多数。由此似乎可以得出,女学生更容易诱发心理问题。但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抗击社会的击打能力并不差。在某种角度上说,女性的抗逆性还要强一些,寿命也会长一点儿。笼统地说女大学生易患心病没有数据支撑。
 
    多数心理问题是因为压力带来的。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些压力主要来自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经济情况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期望值过高带来的压力、婚恋的压力以及考试的压力等等。所以,如果真的关心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应该设法缓解这些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的压力。
 
    广义的心理问题,每个人多少都会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肚子疼了,很郁闷;天气不好,很郁闷;做错了事情,很郁闷;和别人闹点小别扭,也很郁闷。但需要注意的是,郁闷并不等于抑郁。抑郁不等于抑郁症。抑郁症也不等于精神病;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短暂的心理问题,只要及时得到排解,就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心理问题有时和身体状况有关。从各类大学出现心理问题极端个案的比例看,体育类院校要小的多。体育大学很少有自杀情况出现。这和适度的体育锻炼不无关系。常常锻炼的人,睡眠质量高,心胸也会开开扩些。一些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很高,可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为人整体而言率真诚恳。如此这些因素,都使得他们即便是遇到了一些问题,也能够很快在运动中得到化解,在锻炼中得到转移。
 
    专家们可以拿出一堆数据来说明大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比例,比其他人群要低得多。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大学生多数都居住在一起,过的是集体生活,一个人的情绪低落和沮丧,或许会迅速传染给周围的同学。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就会产生不良后果。这里也有个心理暗示的问题。如果别人常常说我们是个什么人物,结果我们就很有可能真的成了那样的人物。所以,不要轻易给谁扣上什么心理问题的大帽子。
 
    对于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可以是千分之几、万分之几,但对当事人和家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了。所以,大学生心理问题虽然没有那么邪乎,但不等于可以掉以轻心。现在的问题是相对于广大学生而言,心理咨询师太少了,缺少著名的心理咨询师。有的咨询师越说越乱,把前来咨询的人都搞糊涂了。一些问题解决的不及时,使得原本不是心理问题的成了心理问题。另外,要丰富大学生的高品位的文化生活,要注意解决他们的的实际困难。这些都有利于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对于媒体而言,不应该盯着一两个心理问题的个案进行渲染和炒作,甚至刊登血淋淋的照片来吸引受众的眼球。如果媒体真的出于对大学生的关心,就该多呼吁呼吁,在就业问题上不该歧视女生;就该多呼吁呼吁,大学生就业的起点工资别定在800元这么低;就应该呼吁呼吁,让大款们、明星们多在大学里办点慈善事业,多设点奖学金......这些比着仅仅做一个看客,甚至是看热闹的人要有意义的多。
 
    一个大学生给大夫打电话说,我马上就要死了。大夫赶紧说,死着什么急啊!你等会儿我,我马上来。这个学生马上笑了:大夫,你真逗。我又不想死了!
 
    看,一个人的命运真的就在一念之差。
 
    注:此文刊登在2007年4月4日的北京日报《铁铮的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