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问世了多少年,我说不清楚。身边爱喝啤酒的不是一个两个,但似乎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谁喝得变了性。但18日的一家科技报愣是告诉我们,俄罗斯有人日前宣布了自己的研究结论,过量饮用啤酒的男子有可能变性,而且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可能变成女人。
曾经在黑龙江呆过。那里许多男人爱喝啤酒不是一天两天了,说不定几代人都爱喝。去欧洲的时候,看到一些国家街头巷尾都是喝着啤酒晒太阳的男人。还听说人家的水龙头里流出来的不是自来水而是啤酒,但也没有见到过、听说过1例因为喝啤酒喝得大老爷们成了女人的。
不是咱孤陋寡闻!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啤酒专家也说多喝啤酒会变性的说明还没有听说过。只不过中国专家的话没有老毛子的话“科学”、新颖,所以被记者放在了这篇报道的最后一段。
即便是初学新闻者都知道个“倒金字塔”。也就是说,记者报道时一般会把自己认为最重要、最想让读者知道的东西放在报道的最前面。标出最重要的事实,则是编辑们做标题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如此看来,这家报纸最想突出的就是“多喝啤酒能变性”。因为,报上的标题就是“啤酒含雌激素
过量饮用男子可能变性”。你能从其中看出记者、编辑的一丁点儿疑问来吗?我的这篇博文开头,引用的是这篇报道的导语,说的就是多喝啤酒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有变成女人的可能性。
从这篇科技报道来看,有关变性的结论显然并不怎么科学。比如,到底多少算过量?那个俄国泌尿生殖医学专家并没有说出个道道来。再比如,科学总要来自大量的事实支撑,他在公布这一结论时并没有拿出哪怕一个喝变了性的实例来。所以,这样的科学即便不是伪科学,最起码也是有待继续、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而不能拿出来糊弄百姓。或许有人说,人家没说一定,只是说可能,但如果这种可能的概论太小、以致在现实中都不可能发生,这样的结论似乎也没什么意义吧。
即便是有人乐意宣布自己的研究结果,作为媒体、尤其是科技媒体是否公开报道也应该讲点原则。按说,科技类报纸应该是很严谨的,否则就败坏了报纸的名声。如今提倡反对学术腐败、伪科学是什么的,作为已传播科技知识为己任的科技报更应该十分检点。拿着这类似是而非的东西说事儿,除了哗众取宠、吸引人的眼球,还有什么科学意义呢?
其实,喝那玩意到底能不能变性科学家都说不清楚,咱个普通百姓更不知道真假了。但即便是真的,也要拿出有说服力的材料来说话。这并不是说任何研究都一定有了最后结论才能报道,但在报道时起码要告诉受众,研究的不完善之处,研究的结果有待验证之处。否则,就会误导了受众。
说实话,许多受众即便是读了这类所谓的科技报道也并不相信。相信不会有正好想变性的男人不去手术而一个劲儿地往嘴里灌啤酒。同样,也不会有男人因为怕变了性而告别多年的嗜好。科技报道没有人相信,是因为这类“伪科技”报道毁了科技的名声。这类东西多了,科技报的公信度就高不到哪里去了。这是科学的悲哀,也是科技报道的悲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