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从今年起有了新的规定,从今年起,对考试不及格的本科生,用“留级”取代一些高校普遍实行的不及格课程超过一定学分则劝退、或“勒令退学”的制度。目前该校的规定是4年课程可以最多用6年完成。
在许多高中生为考进大学而拼了命的时候,一些刚刚走过高考独木桥的大学生们却掉以轻心,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被学校按有关规定劝退或者勒令退学,为之奋斗的大学毕业文凭功亏一篑,而且失去了挽回的机会。在一些大学因此而淘汰的学生达到了3%。这样算下来,全国应该不是个小的数目。
劝退一个学生,影响的是一个家庭。据我所知,一个家长知道孩子将被开除时,一夜之间愁白了头。有的学生被退学之后不敢告诉家人,自己在外面打工度日。而被淘汰的学生走出校门后,再考回来的也有,但比例并不大。前些时候报道的有个学生几次被退学、几次又考了回来的,只是个案,没有什么代表性。
首先应该指出,作为大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是份内之事。但学生考试不及时的课目达到一定数量时,是否具有开除学生、劝退学生的权利,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学生管理中,是以教育、引导、服务为主,还是以处罚为主,可以看出一所大学是尊重学生、为学生服务,还是把自己摆在学生之上的问题。有些学校管理的出发点,是把自己当成了学生的救世主,文凭则是自己对学生的恩赐。制定的相关政策,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治理”学生,而不是“服务”学生。
除了那些作弊者之外,一个学生能通过高考的正常程序进入大学,说明他拥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资格。如果,他按时交纳学费,为接受教育支付了成本,就应该获得接受教育的权利。从理论上讲,大学应该在学习年限上应该是开放的,学生可以自行确定完成学业的年限。即便学校对此有些规定,也应该从宽,而不宜过严。从这个角度上说,北邮的作法显然具有积极意义。
再来分析一下学生成绩不及格的原因。应该说,主要责任在学生,但校方也不是一点儿责任都没有。学生不爱学习,你是怎么引导的?学生整天上网,你是怎么劝说的?一些老师讲课水平还没有中学教师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诸如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成绩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此看来,学生成绩不及格,把板子只是打在学生身上,就有些不讲道理了。
就学生本身而言,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真正水平低、基础差的学生并不多。但有的学生高考拼得太狠了,进了大学放松了;中学老师管的太严了,进了大学老师不怎么管了;以前家长抱着走,进了大学后家长管不着了。这些原因都在不同程度影响了一些学生的学习。还有的学生是刚入学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不喜欢所学专业等等。
我认识的一个学生非常聪明,就是太贪玩了。结果是有16个学分的课程没有通过考试,都是在大一和大二上学期挂科的。当时,他不大清楚学校的规定,稀里糊涂地补考也没通过。按照规定,他只能在最后一个学期,一下子通过这好几门课的考试才能正常毕业,难度真的太大了。
年轻人最大的错误就是容易犯点儿在成人看起来的错误。而我们的教育却不大允许学生们犯点错误。许多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时刚刚十七八岁,又刚刚经过高考的摧残,放松了学习虽不应该但也不是罪不可赦。给他们些改正的机会,正是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简单地按所谓的规定推出校门,轻易地断送学生应该享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也是对社会、国家的不负责。
前几日,有省区做出了不允许中小学开除学生的决定。对此,我并不是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地否定。但如果仅仅是因为学习成绩暂时不及格就劝退或开除学生,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我建议各校还是在加强管理、积极引导的同时,以慈悲为怀,多给年轻的学生们留些改正的机会,而不要轻易把他们推出校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