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人都不能免俗。原本写博只是为了自我,不知不觉中也上了阅读数的“贼船”。或许,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的阅读数真的说明不了太多的问题,但其数量的多少似乎也直接关乎写博人的成就感。我本低调,不愿摆出架势教训和指导别人。但回头看看自己的博,就某一新闻事件写出的个人看法,远不如多少有点参考价值的博文受关注。前些日子一篇“高考生家长的八项注意”引起了5000多次的注意,想必写这类文字还有点“服务”意识。
报志愿在高考中至关重要,所以尽管关于报考志愿不少人都发表了很多意见,我还是想就即将开始的报志愿,给考生及其家长提点儿建议供参考。
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专业,不要只看眼前。教育一般来说总是滞后于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也是如此。所以,只看当前专业热不热、火不火,显然不大合适。不要看到现在,更要看到4年之后、甚至更远。
二要注意了解专业的内涵,不要只看名字好听与否。许多大学都十分重视包装。这原本是好事,但也会给人造成某种假象。所以不能只看叫什么名字,还要看其所学的课程、培养的目标。同一个名称的专业,设在不同的大学里,或许有很大的差别。
三要全面衡量,不要单一片面。和志愿有关的要素,起码有三个。一是大学所在的地点,二是大学本身的实力,三是专业的具体情况。报考时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还是将三者综合起来权衡为宜。也就是说,既要考虑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也要考虑大学的各种资源和办学条件,还要考虑所报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具体情况。在这三者的综合考虑中选择最佳。
四要量体裁衣,不要好高骛远。谁都想上好一些的大学、好一些的专业。但考大学毕竟是一场竞争,要靠自己的实力,而不能只是一厢情愿地“攀高枝”。要依据平时的成绩以及模拟考试的成绩,找准自己所处的位置,选择自己能够得着的目标,填报与自己实力基本吻合的志愿。
五要独立思考和分析,不要人云亦云。高考临近,好心人多,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虽然都有理,但要自己拿注意。因为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看重什么。既要吸收他人的意见,更要按照自己实际情况加以具体分析,做出最后的抉择。
六要尊重考生意见,不要家长包办代替。上大学的是孩子自己,而不是家长。所以家长可以出主意、当参谋,但最终的主意还要孩子自己拿。特别是当孩子和家长的想法有差距,甚至还非常大时,做家长的可以进行必要地说服、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如果孩子还是固执己见,家长也就由他去吧。
注:此文刊登在2007年5月9日北京日报《铁铮的专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