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北京大风降温,但还有许多高考生不得不坚持跑步。有的学生顶着大风跑了几圈,回家就感冒了。
 
   
不跑不行啊。过不了几天的3月中旬,有些区就开始高三的体育会考了。整天忙于备考的学生们,除了准备马上就要开始的一模,还要去练跑步、立定跳远、掷实心球、引体向上等......
 
   
凡事都讲究个时宜性。昨天十五,虽然吃饺子别人也管不着,但吃元宵就更合适些。会考就算有它存在的道理,但为什么一定要赶到这个节骨眼上呢?为什么不能安排在上学期进行呢?离高考也就2个多月了,如果真闹个骨折、歪脚恐怕一时半晌地还好不了。别以为我这是瞎说。中考测体育时,就有同事的孩子被别人撞倒在地,胳膊打上了石膏。
 
   
现在正值备考的最紧张的阶段。一模、二模都没有开始,许多考生心里都没有底,而这两模又是报考志愿的重要依据。在这个节骨眼上,有必要还让会考添乱吗?即便是一定要在这段时间安排会考,也可以将体育和其它科目调整一下,将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放在这时考,因为毕竟和备考的科目基本吻合,不必过多的单独准备了。
 
   
或许有人说,体育锻炼是为高考服务的,锻炼锻炼对备考也有好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按说,一个学生如果学习也好、身体也棒,那该多好。问题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许多孩子除了上上体育课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时间来锻炼身体了。平时没有锻炼,等会考前再来突击,不但影响了备考,也难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再者说了,身体素质好的标准,也不一定就是能跑到多少秒,扔多么远。会考中的几个项目的完成,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光有点儿拙劲儿,恐怕那个实心球是扔不了几米的。而这个技巧不是一会儿半会儿就能掌握得了的,靠突击恐怕也很难奏效。另外,高三的学生个体差别还是很大的,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对那些发育晚的、小个子的、瘦孩子们就太不公平了。
 
   
可能还会有人说,如果你平时锻炼了,就不用这时候着会考的急了。这话也没错。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既要让学生在激烈的考场上拼抢高分,又要让学生们在体育场上龙腾虎跃,这想法还是太理想化了。有传说,今后的高考可能还要考虑加上体育分。我的天,要是那样的话,考生的日子可就更难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