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抄袭不是中国学界的专利。这不,今天的北青报说,新任高丽大学校长李弼商正处于学术丑闻漩涡中。他发表的3篇论文中,被控有一半以上内容抄袭自己学生的文章。
事情看来不假。因为,他当天在学校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自己的抄袭行为“不合适”。而就在一星期前,在同一个新闻发布厅他刚刚完成了校长就职典礼。这位拥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知名学者,为何犯这类低级错误,值得深思。
高丽大学是韩国最大的综合重点大学之一,始建于1905年,目前在韩国大学中排名仅次于首尔大学,约3万名学生和1600余名教职员工。作为这样一所高校的一校之长,出此丑闻,实在令人叹息。
我以为,这首先是个认识问题。因为,李对此的辩称是,那些文章中的“观点”是他最早提出的,“只是我学生率先发表了而已。”也就是说,在他看来,学生是接受了他的观点,而非他抄袭了学生的论文。对于这一点我们无从验证。但这里有些概念显然是需要搞清楚的。自己指导了学生,甚至把自己的一些研究心得告诉了学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论文,并以自己的名字发表。如果老师没有异议,知识产权显然应该归学生所有。老师也就甘为人梯算了。如果还想写此类论文,必须要另起炉灶,而不能再把学生用过的东西再拿出来(甚至是照抄过来)混事儿。
这个问题的背后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现在的学生在许多方面都超过了老师。特别是在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等方面,学生接受能力极强,创造力也极丰富。他们掌握了许多老师没有掌握的知识。过去的所谓的师道尊严已经随着“老师不如学生”而一去不复返了。因为,在许多老师面前,一些学生已经成了老师。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老师不注重学习、不注重更新知识,或许也就只剩下抄学生的份儿了。
报道没有说他在抄袭学生论文时任何职务。如果以他获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有一定知名度的情况分析,他写几篇论文还是不会太费力气的。问题在于,他是否也像我们的一些老师一样,整天忙于行政?整天忙于应酬?整天忙于找课题、找经费?他是否也像我们的一些老师一样,一个人指导了好多个硕士、博士?他是否也像我们的一些老师一样,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拿几篇论文交差?假如不幸真的是这样,他恐怕时间、精力都不够,也只能抄抄自己学生的论文了。
所以,我们在拿人家的校长抄袭学生论文说事儿的时候,还是该想想背后的东西,更应该想想我们该如何杜绝这类丑闻的发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