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圆峰游记

(2022-04-15 14:27:50)

圆峰游记

       宋朝县令林旦大兴文化,刻意打造的江南园林。林旦“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俪为十咏”。他在炼丹山顶建造应真亭,濯缨亭在濯缨溪侧,灌木亭在西谷南麓,其旁侧有竹间亭、曲水亭、射圃等地。可以想象其山水之秀,亭榭之丽,文人雅士流连期间。

观澜亭在象潭山之趾,或在县治后象鼻之平陆。林旦诗《观澜亭乾道》云:“万古渊源会,凭栏试一观。云涛谁可际,勺水自为难。日月闲中永,乾坤物外宽。幽人休怅望,平地亦波澜。”象鼻,象潭之类的景点,缘起于象山。县府北半里,一峰秀出如大象横卧,故称象山。象之头鼻、背臀和腰腿,历历可指。山之下,长坡迤逦而垂,象鼻也,东寺西寺为眼,东谷湖西谷湖为鼻孔,惟妙惟肖;山之腰,平衍而旷荡,背臀腰腿也;山之上,蒙茏而岞崿,象头也,峰巅如象头圆耸,故名圆峰。史载唐乾符二年(875),凤凰在山巅盘旋飞翔,故名凤跃山。

这次圆峰山公园打造落实在丹城北门村村委。应卫东邀请,去圆峰山游玩,他们提供了1960年的象山县城图,还有关于圆峰庙简略的信息,包括县志里的一些记载和倪老师发表在《今日象山》的文章,做足了功夫,算是游玩的一次预热。

象潭山在圆峰,以象潭而名。位处县衙东北二里,山势起伏,骀宕如云,紫霞青岚,冉冉出幽谷,后岭十里,迤逦起伏,状如游丝。故嘉靖府志云:“象潭山,自象山稍东而下,因山腰有水,故名。”《一统志》又云:“象山稍东有象潭山,其下为东塘山,俱环峙城郭。”

旧谓象潭是大象鼻孔。志载:“ 象山之半,起小山,曰乐妙山。山后又起小山,名象潭山,其下为东塘山,俱环峙城郭。”象潭山平冈数里,林木蓊薆而菲郁,其间有象潭,泉水泓溢,大旱不涸,日汲不竭。象潭之水也,清冽甘甜,铮铮然,下注于丹城应家浃、半河,萦洄盘曲。贰零贰零年贰月,丹西街道北门村扩而掘之,广三丈,宽一丈,深及盈尺。中植荷花,不妖不媚,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金鳞华鲤,穿游其中,悠闲无虑。四周灯光妖娆,实谓圆峰美景也。

象山东首有大老岩,风止雨歇则烟霞澄鲜,天朗气清则惠风和畅。步山椒而登,萦青缭白正攒蹙目中;立巨岩而望,片帆舟影如好鸟飞来。日出岫归,山色皆投襟袍。

关于圆峰的景点,绕不过去的是圆峰庙,因为是象山的祖庙,遍及象山各地,又有诸多传说。圆峰故祠唐时初建在大老岩下平岭,称昭应庙,供奉袁姓山神。山神热爱乡井,忠诚爱民,某年,象山境内产生饥荒,濒海村民无处购买粮食。忽然,有一艘大船抵岸,从船上走下一人,告诉乡民说:“昨日,河中停留着一叶扁舟。船上载着大量的老酒果实,在出售稻米粮食。”乡民踊跃。问是谁能够如此雪中送炭,其人自云居住在县北山下。乡民渡过饥荒后,去县北山下拜访他,竟然是圆峰庙,庙中神像和那人极其相似,大家非常惊愕,不觉拜倒在地。后来船中商人平价售尽粮食,百姓依靠这个平安地度过了困难。

宋建炎四年,金兵将至。海盗乘乱起事,十分猖獗,从昌国到白峰,将要到达县城。县城百姓慌乱,县令才开始下达命令戒严。忽然有海边村民来报告,大海上阴雾突变,海上出现舟楫旗帜和甲兵,奋勇地冲突出港,是时,风雹大作,不少贼船沉溺,匪贼逃遁而去。刘帅率领大兵到达象山境内,首先在西溪屯兵驻扎。后军使臣冉进没有出发,想要在军营驻扎的厅阁下纵火为乱。刘帅恍惚之问,忽然见一人急趋而来,告诉后营有变,查验以后,果然。于是刘帅在庙侧斩冉进等作乱者。

是年,朝廷下旨,赐昭应庙额。庙神更加灵验。凡是百姓碰到水涝旱灾、疾病瘟疫,在圆峰庙有祷必应。于是远近的村民争着供奉圆峰庙的香火。特别是每年六月七日庙神生辰会,信众济济。经过朝廷的多次封赐,庙神的称号多达“灵泽孚佑昭贶显济侯”九字。乡民奉为圆峰大帝,恭称灵泽侯神。

元至正十六年,宁海匪贼数万人欲夺县治。圆峰山下每夜火明,人马交驰,贼众自相惊骇。官兵与贼交敌,昭应庙神及显济庙谢宝并殿下刘太保、郭太保相助,遂杀贼千余人。

清代丹城北门诗人钱鸿图《东皋杂咏》云:“灵泽侯神古庙红,犹闻人说祛倭功。”圆峰大帝之神灵,深孚众望,县境内陆续建有圆峰支庙多达四十六处。丹城北门圆峰庙“六月六”庙会,是县内规模较大的民间社戏活动之一。

北宋时,圆峰故祠已废。一日亭午,片瓦飞至南麓姜氏祖茔地,邑人姜皋迁庙基于新址。为新旧之别,故祠名小圆峰,今祠称圆峰庙。不料,某村民凭个人之力,独修小圆峰,二十年不辍,竟然堂宇阔朗,古朴典雅,也是个好去处。

距小圆峰祠百步,岭侧有庵,庵以地名,曰象潭庵。庵有明楼四楹,背靠低山,面朝沃土。晓阁几间,藏于梅棂石罅之中。春朝景丽,秋夕风疏。松栽竹植,花屿云环。缁流骈集,梵拜齐宣。趺坐者谈经得道,鸟声泉声相应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洋北船地记
后一篇:探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