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丹城北门村景点写作

(2022-03-23 15:04:50)


丹城北门村景点写作 

 

小圆峰庙

 

 

县府北半里,一峰秀出如大象横卧,象之头鼻、背臀和腰腿,历历可指。头部之长鼻,双眼和鼻孔则惟妙惟肖,故称象山。山之下,长坡迤逦而垂,象鼻也,山之腰,平衍而旷荡,背臀腰腿也,山之上,蒙茏而岞崿,象头也。峰巅圆耸,故名圆峰。唐乾符二年(875),凤凰在山巅飞翔,故名凤跃山。

象山东首有大老岩,风止雨歇则烟霞澄鲜,天朗气清则惠风和畅。步山椒而登,萦青缭白攒蹙目中;立巨岩而望,片帆舟影如好鸟飞来。日出岫归,山色皆投襟袍。

岩下有平岭,唐初建圆峰故祠,称昭应庙,供奉袁姓山神。山神热爱乡井,忠诚爱民,某年,象山境内产生饥荒,濒海村民无处购买粮食。忽然,有一艘大船抵岸,从船上走下一人,告诉乡民说:“昨日,河中停留着一叶扁舟。船上载着大量的老酒果实,在出售稻米粮食。”乡民踊跃。问是谁能够如此雪中送炭,其人自云居住在县北山下。乡民渡过饥荒后,去县北山下拜访他,竟然是圆峰庙,庙中神像和那人极其相似,大家非常惊愕,不觉拜倒在地。后来船中商人平价售尽粮食,百姓依靠这个平安地度过了困难。

宋建炎四年,金兵将至。海盗乘乱起事,十分猖獗,从昌国到白峰,将要到达县城。县城百姓慌乱,县令才开始下达命令戒严。忽然有海边村民来报告,大海上阴雾突变,海上出现舟楫旗帜和甲兵,奋勇地冲突出港,是时,风雹大作,不少贼船沉溺,匪贼逃遁而去。刘帅率领大兵到达象山境内,首先在西溪屯兵驻扎。后军使臣冉进没有出发,想要在军营驻扎的厅阁下纵火为乱。刘帅恍惚之问,忽然见一人急趋而来,告诉后营有变,查验以后,果然。于是刘帅在庙侧斩进等作乱者。 

是年,朝廷下旨,赐昭应庙额。庙神更加灵验。凡是百姓碰到水涝旱灾、疾病瘟疫,在圆峰庙有祷必应。于是远近的村民争着供奉圆峰庙的香火。特别是每年六月七日庙神生辰会,信众济济。经过朝廷的多次封赐,庙神的称号多达“灵泽孚佑昭贶显济侯”九字。乡民奉为圆峰大帝,恭称灵泽侯神。

北宋时,圆峰故祠已废。一日亭午,片瓦飞至南麓姜氏祖茔地,邑人姜皋迁庙基于新址。为新旧之别,故祠名小圆峰,今祠称圆峰庙。

元至正十六年,宁海匪贼数万人欲夺县治。圆峰山下每夜火明,人马交驰,贼众自相惊骇。官兵与贼交敌,昭应庙神及显济庙谢宝并殿下刘太保、郭太保相助,遂杀贼千余人。

清代丹城北门诗人钱鸿图《东皋杂咏》云:“灵泽侯神古庙红,犹闻人说祛倭功。”圆峰大帝之神灵,深孚众望,县境内陆续建有圆峰支庙多达四十六处。丹城北门圆峰庙“六月六”庙会,是县内规模较大的民间社戏活动之一。

 

 

象潭志载:“ 象山之半,起小山,曰乐妙山。山后又起小山,名象潭山,其下为东塘山,俱环峙城郭。”象潭山平冈数里,林木蓊薆而菲郁,其间有象潭,泉水泓溢,大旱不涸,日汲不竭。象潭之水也,清冽甘甜,铮铮然,下注于丹城应家浃、半河,萦洄盘曲。贰零贰零年贰月,丹西街道北门村扩而掘之,广三丈,宽一丈,深及盈尺。中植荷花,不妖不媚,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金鳞华鲤,穿游其中,悠闲无虑。四周灯光妖娆,实谓圆峰美景也。

 

象潭    县衙东北二里有象潭山,山势起伏,骀宕如云,紫霞青岚,冉冉出幽谷,后岭十里,迤逦起伏,状如游丝。故嘉靖府志云:“象潭山,自象山稍东而下,因山腰有水,故名。”《一统志》又云:“象山稍东有象潭山,其下为东塘山,俱环峙城郭。”

山上有庵,庵以地名,曰象潭庵。庵有明楼四楹,背靠低山,面朝土地。晓阁几间,藏于梅棂石罅之中。春朝景丽,秋夕风疏。松栽竹植,花屿云环。缁流骈集,梵拜齐宣。趺坐者谈经得道,鸟声泉声相应答。

 

观澜亭    宋朝象山县令林旦《观澜亭乾道》云:“万古渊源会,凭栏试一观。云涛谁可际,勺水自为难。日月闲中永,乾坤物外宽。幽人休怅望,平地亦波澜。”宝庆《四明志》记载:“观澜亭,在县北一里象潭山之趾。”


西谷十咏       林旦

序,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俪为十咏。

 

观澜亭乾道

万古渊源会,凭栏试一观。云涛谁可际,勺水自为难。

日月闲中永,乾坤物外宽。幽人休怅望,平地亦波澜。

西谷

雅有山林性,今来水石乡。裁花寻秀陇,泛酒掬沧浪。

地暖春常早,云阴夏自凉。课成还北上,魂梦此难忘。

桃源径

为爱桃源径,穿花过水西。清泉来不断,过客到应迷。

露锦披芳坞,晴霞倒碧溪。年年春意在,会见下成蹊。

蓬莱泉

採药瀛洲去,扁舟竟不还。黄金成海外,故井独人间。

乳滴岩花润,苔封石字斑。空令千载后,犹复望三山。

濯缨亭

早岁逐浮名,尘埃已倦行。浩然临绝岸,聊此振烦缨。

世事随波远,吾心自水清。营营朝市路,谁识孺歌声?

灌木亭

行行修竹径,时此一登临。为有凌霄干,长垂满院阴。

海云生远日,山月照闲心。幸免才为累,无嫌弃掷深。

曲水亭

岩溜抱山急,传觞何太频。回看野客醉,还笑浊醪醇。

汉曲人方远,兰亭迹已陈。劳生无足校,酣放即天真。

竹间亭

昔人曾种竹,此意为山林。野翠何凌乱,羁怀得放吟。

化龙知有节,待凤岂无心?怅望山阴客,飘然不可寻。

  

百步开新圃,弯弧注采正。樽罍供乐事,金鼓叠欢声。

敏手徒为妙,中心自要平。何人能举觯,观堵定纵横。

应真亭

我爱井泉清,来逢井上铭。佳名知故里,绝巘为开亭。

日外仙舟远,云间拱木青。茫然千古意,谁与问沧溟?

 

注:林旦,宋象山县令。炼丹山东麓,即西谷也。桃源径在西谷,又云桃源径在在县厅之西,嘉定间,令赵善晋建。应真亭在县西一里炼丹山顶,治平中,令林旦置。绍兴中,令俞光凝重建。嘉定十三年(1220),令赵善晋移置于仙掌岩之前。蓬莱泉流为濯缨溪。濯缨亭在县西一百步溪侧,西谷桃源径之间。灌木亭在西谷之南。观澜亭在县北一里象潭山之趾,又云在县治后象鼻之平陆。灌木亭之侧有竹间亭、曲水亭、射圃。乾隆县志只存林旦诗八首,《十咏》未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年月日知识
后一篇:洋北船地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